秦始皇做了皇帝,想要传子传孙,传之万世。然天命不在嬴,秦朝三世而亡。
他的儿子中,扶苏与弟弟胡亥,是最接近皇位的两个。当然,我们知道,最后是扶苏被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矫诏赐死,胡亥即了位。
如果扶苏做了皇帝,是否就能像周朝那样,传几十代甚至几百几千代?
我们先来看看,扶苏是否有做皇帝的潜质。
秦始皇的眼里,在边关锻炼了十年的扶苏,是可以接替皇位的。因此才在南巡病重之时,给扶苏写了封信“与丧会咸阳而葬”。也就是让他回国都。这里意思是很明显的,自己百年之后,你就即位。且从之后赵高废长立幼的阴谋以及李斯能不能继续做丞相的纠结里看出,朝廷重臣,也知道,按继承顺序,扶苏是皇位的不二人选——问题是,信还没发出去,秦始皇就死了。赵高等经过密谋,留信不送。
扶苏同时也有皇帝应该具备的远见。具体表现在秦始皇要把妄谈朝政的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判死之时,他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认为天下刚刚统一,人心未完全归附,就严刑峻法,杀人立威,只怕民人会四散奔逃,生怕死于非命。于国不利。
(图片来自网络,仅取其义)
但,对国政有独道见解,是不够的。他有个致命的弱点——
冲动。
李斯、赵高假借秦始皇命令,赐他一把剑,指责他督边十年,无扩充寸土,而且还常常上书指责父亲这里错那里错。作为人臣,虚耗国力,没有功劳,作为人子,不体恤父亲的难处——治理那么大一个复杂的国家,容易吗——是为不孝。几罪并罚,你去死吧!
接到“诏书”,扶苏边看边哭。他不是怕死。之所以哭,想来确实是觉得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爸。因此,拿着剑就进里间,要自杀。
这就太冲动了。诚如蒙恬所说,我们数十万大军镇守边疆,这是重担,充分体现了皇帝对我们的信任。你接到诏书就要自刎,难道都不查查事情的原委吗?这也太性急了吧?
冲动是魔鬼。冲动之下,他哪里还有什么理性思考的能力?哪里还听得进什么建议?举剑就自裁了。
也许有人要说,世上没有人是完美的,都有各种长处与缺点,扶苏也不例外。冲动一下,就没有做皇帝的能力了?还有大臣辅佐啊。
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赵高和李斯,没有二心,他顺利登位,两重臣倾心相助,陈胜吴广,就不会起义了吗?
司马迁告诉我们,陈胜、吴广,是被派到渔阳去戍边的。
渔阳能不能不派人去守?
不能。因为那是秦朝与匈奴对阵的最前线。
就在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匈奴牛人,冒顿杀父自立,手下有精兵三十余万,且皆完全听命于他——他的箭射向哪,他们也就射向哪。他射自己的爱妾,有手下不敢,于是被杀,待他射向其父亲时,老单于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这样一个人,实是秦朝的最大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仅取其义)
因此,就算是扶苏即位,渔阳,也还是要人去守。
再看陈胜他们为何下定决心反抗。
因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扶苏是个仁慈的人,他会不会把失期皆斩这条律法废了呢?或许有可能,但废不到那么快。毕竟,行之有年的规矩,不是想废就废的,牵筋动骨。我们可以推测,以他的孝顺,即位的第一年,要做的,是好好安葬父亲,而不是做这些暂时不是很急的改变——而且,老天爷也不会因为是扶苏即位,就不下大雨,就不会冲毁道路。
种种因素联系到一起,我觉得,起义还是会发生。早就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也会趁机起兵,宣布复国。
但,这些起义,会不会成气候呢?最后的对决,是不是发生在刘邦与项羽之间呢?
很难说。毕竟,扶苏即位,蒙恬不会死。但匈奴,还是会要去防,秦国,仍没可能拿出全部兵力去搞定国内的反叛。
扶苏即位,能传多少代,也就是个未知数了。
欢迎关注 屏山石(历史、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