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1985年张震提出“退居二线” 邓小平为何不采纳

抗日战场上一颗子弹射进他大腿,留在他身上十年,新中国成立后两次授衔他先得中将后得上将,他就是张震将军,1985年提出“退居二线” 邓小平等军委领导表示不采纳——

张震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位有相当影响的人物。红军时期,他当过团参谋长;抗日战场上,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解放战争中,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华东军区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曾出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2年10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与张震同志亲切交谈。

张震1955年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人民军队第二次评授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窦村战斗中给日军以极大杀伤

1938年9月,根据毛泽东电令和周恩来、叶剑英指示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沟组建了370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30日在竹沟出发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与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遣大队胜利会师,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部队24日东渡黄河,跨越淮太路,26日行至淮阳城东北20公里处窦楼村附近宿营。

窦楼战斗是一个遭遇战,当时并没有准备打这一仗。游击支队于10月24日渡过黄河进入敌后,26日到达窦楼宿营,准备次日上午出发,继续向鹿邑方向挺进。27日清晨,刚刚吃过早饭,正准备集合出发,忽然听到哨兵的警戒枪声。张震赶忙登高一望,只见公路上尘土飞扬。日军有骑兵、有汽车,还有一些伪军正向窦楼扑来。彭雪枫到寨墙上观察后,即令直属队在寨内集合待命,各大队按宿营地展开部署。彭雪枫自己带领警卫连出寨侦查。张震随他一起带着部队到窦楼西南坟地,依托有利地形,散开正面打击敌人,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了。

在这之前,日伪军经常出来抢掠奸淫,从未遇到抵抗,而今天,被我军阻击在此,搞得晕头转向,纷纷下马下车就地卧倒对我军射击,双方形成对峙。当时游击支队不少新战士杀敌报国的士气虽高,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心情有些紧张,在敌人还没有靠近时,就急于开枪,土枪的枪栓又拉不动,个别惊慌地叫了起来。张震赶忙命令部队就地卧倒,不要喊叫,敌人不到跟前不要开枪。张震还看到有个新战士在慌乱中连机枪也不会打了,他就接过战士手中的轻机枪向敌人扫射起来。苏联造的机枪非常好用,精度高,一下子就打乱了敌人的队形,同时也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他们集中向我军射击。因为部队密集,又要离彭雪枫远一点,不能把火力引向他,所以张震打完第一盘子弹没有转移阵地,当第二盘子弹刚打时,发觉右腿突然一麻木,一股热血冒了出来。他知道是负伤了,没有作声仍然继续射击,继续指挥战斗。这时彭雪枫命令第三大队从东南向西北敌后攻击,包围敌人。三大队副大队长吴守训同志是有名的神射手,他原在睢县地方团队带过兵,练就一副百发百中的本领。他带着部队冲上去,一枪就撂倒一个敌人。

日军正面攻击受挫,侧后又受夹击,就拖着尸体载着伤兵,仓皇逃窜了,这次战斗历时两个小时,毙伤日军10余人。打扫战场时,从敌人遗弃的军帽和指挥刀看,才知道击毙了日军一名少尉,名字叫林津。不可一世的敌人夹着尾巴逃回淮阳。

2006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北戴河看望张震同志。

1946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抵淮安参加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高干会议。其时他负伤的右臂仍在隐隐作痛。乘休会之机,他去了一趟淮阴,到这里设备较好的仁慈医院上门求医。医生给他作了x光透视,说子弹横在肩胛之下,必须动手术取出来。张震感到“时局多变,大规模内战随时都可能爆发,还是等以后有时间再说”,婉谢了医师的好意。3个月后,战争果然来临。

就这样,这颗子弹在张震身上留了10个年头,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的艰苦岁月。张震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到医院动手术将子弹取了出来。他将取出的子弹交给夫人马龄松保存,作为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85年提出“退居二线” 邓小平不采纳

1985年军委计划裁军100万。张震打算退居二线。可邓小平不采纳,4月杨尚昆约张震谈话,明确地说:筹建国防大学这件事,由你负责,怎么样?张震一听,感到有些突然,根本没有想到军委会把这一任务交给自己。因为三大学院的主要领导都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特别是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萧克和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刘志坚,资历更老一些,威望也更高一些。于是,他向杨尚昆建议:最好由萧克或刘志坚来负责筹建国防大学,他们一定会比我搞得好。他还没有说完,杨尚昆接过话说:他们两位的能力是很强,但目前都在学院任职。让他们负责筹建,恐怕工作中会有一些不便,而且年龄也稍大一些。我看,还是你比较合适。这件事,军委还要再正式议一下。话说到这个份上,张震只好服从组织:“听他的口气,似乎没有多少商量的余地。”

张震曾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了1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因此受了不少苦,所以,他有些百感交集:“说真的,对院校工作,我既有很深的感情,也留下了不小的‘伤痕’,不愿再到学校工作。但转念一想,尚昆同志只是说要我负责筹建,又没有说还要我到学校去任职,觉得也不便推辞。”于是,他表示说:就算是发挥“余热”吧。后来,他与杨得志聊起此事,杨笑称:你这是“下马”不“解甲”啊。

“成立国防大学,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总会有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这次谈话之后,张震受军委的委托,分别征求了三大学院主要领导对成立国防大学的看法。萧克、刘志坚,后勤学院院长徐芳春、政委曹思明以及三大学院的其他领导,都对成立国防大学表示赞成,大家认为合并办学既可以集中使用教学力量,也可以对教员实行梯次配备。这样,教员有的在第一线教学,有的搞科研,有的到部队和社会搞调查,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相结合。合并办学还解决了招生问题,不会再出现各学院争学员的现象了。

三大学院即将合并的消息传出后,赞同的人很多,意见相左的人也不少。有的人讲得还很尖锐,说什么“撤销政治学院,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将来肯定要做检查,而且不出3年又要恢复过来”。有的人责问:“天天讲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为什么又要把后勤学院撤销掉?”还有人直接给军委写信,明确表示不同意将三大学院合并。

面对这些反映,张震不为所动:“合并三大学院,成立国防大学,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总会有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需要做大量艰苦的思想和组织工作,对于筹建中的困难和矛盾,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这个人,多年就是这样,一项工作不做则已,做上了就竭尽全力,努力把它做好。”工作之余,他常想:现在军队高等指挥院校的矛盾究竟在什么地方?应该办一所什么样的国防大学?如果军委最后将学校建设的任务交给了我,工作应该怎么开展?他常抽空找一些在三大学院工作的干部聊一聊,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渐渐地,张震心中有数了:“我觉得国防大学应该学得高一些,不能和中级院校重复。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把军队指挥院校的训练体制理顺。”本来,根据叶剑英元帅的一贯指示,第十二次全军院校会议早就提出,军队指挥院校搞三级训练体制:初级指挥院校重点是培养排长,训练内容以分队战术为主,可以上挂到连、营;中级指挥院校以培养团级干部为主,训练内容可以下挂到营、上挂到师;而高级指挥院校培养的是军一级的指挥员,应该上挂到方面军、下挂到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够好,相互交叉仍然过多。所以,张震想在向军委正式建议之前,应先向杨尚昆个别汇报一次。1985年10月,杨尚昆去河南夏邑县参加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揭幕仪式,要张震同行。利用这个机会,张震要总参军训部负责人员带着录像带,在郑州向杨尚昆作了汇报。杨尚昆明确表示同意这一设想。

针对三大学院学员反映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的问题,张震心中有谱:即将成立的国防大学,教学内容应该新一点。教材不能一用就是10年,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加以修订。即使是哲学课,尽管其基本原理是不变的,也要紧密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在郑州,杨尚昆与张震谈话时,曾讲到高级干部的知识面不能太窄,因为他们的岗位要经常互换,军政不能分家,尤其不能分得太细。交谈中,杨还讲到好多干部的例子:比如罗荣桓元帅,长期做政治工作,但抗战时有相当一段时间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做的是军事工作。工作岗位互换,经受全面锻炼,是干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对于杨尚昆的观点,张震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多次出国访问,也感到,与外军相比,我军在这方面有差距。作为一名高级干部,不能局限于某一个专业,要一专多能,军、政、后都行,海、陆、空、二炮的知识兼备。而且,不仅要懂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也都要懂一些。一句话,就是知识面要宽一点。”

关于国防大学的教学,张震认为一定要深一些:“有些课程,比如毛泽东军事思想,学员在初级、中级院校都学过一些,到了国防大学还要学,但要求不同了。在国防大学,重点是学习如何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回答和解决军队在‘三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以上种种所思所想,后来被纳入国防大学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高、新、宽、深”4字要求的最初设想。诚如张震所言:“它不是凭空想像的,而是根据现实存在问题,特别是着眼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提出来的。当然,究竟怎么样,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有信心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委托张震同志牵头,吸收三总部有关同志参加,负责筹建国防大学”

1985年4月30日,军委常务会议作出正式决定:“委托张震同志牵头,吸收三总部有关同志参加,负责筹建国防大学。”

接受这一任务之后,张震非常清醒:筹建工作只有自己和三总部的人员还不够,还应该请三大学院的有关领导参加,共同组成国防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很快,军委同意了这一建议。于是,张震就请三大学院党委自定,每院派两三位人员参加筹建领导小组的工作。

5月4日,经过几天的协商,国防大学筹建领导小组正式组成,张震担任组长,副总参谋长韩怀智、总政治部副主任朱云谦、总后勤部副部长刘明璞担任副组长,成员有军委体制改革咨询小组组长陶汉章以及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的副院长等。在这些人中,有的对部队情况比较熟,有的办院校是内行。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三总部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由总参军训部副部长杨振亚负责。

筹建领导小组的成立,预示着国防大学的筹建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综合网络文章

1950年5月,毛泽东同志等同全军参谋长会议与会同志合影。前排右三为张震同志。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