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是被尊奉几百年的大忠臣,其实他是龌蹉的小丑,颠覆你的思维

《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智绝诸葛亮,又比如仁义的刘备,小气的周瑜,还有莽撞的张飞。

这些人物形象有的与历史相似,有的却与历史相去甚远。

而在《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汉室忠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人就是“国舅董承。”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董承在小说是一顶一的大汉忠臣。

他看曹操威逼汉献帝,十分愤怒,为了“复兴汉室”,他便暗中联合了包括刘备在内的一群人,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衣带诏”,要暗中除掉曹操。

但是,由于有小人告密,东窗事发,被曹操察觉,遂将董承满门抄斩。刘备此时幸亏逃往了徐州,免于一死。

小说作者还为董承的死做了一首诗: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这位“大汉忠臣”的悼念。

读者独到这里难免被故事感染,对董承惋惜,而对曹操则更加深恶痛绝。

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但是,历史与小说毕竟有很大的差距,历史上真实的董承恐怕并非什么善男信女,忠臣良将。

不客气的说,此人恐怕可称得上是一个“失败的阴谋家。”

那么历史上的董承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呢?

董承是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的侄子,后来,他女儿又嫁给了汉献帝,所以,他就是皇帝的老丈人,也就是“国舅。”(汉代皇帝的岳父不称丈人,而称“舅”,故董承为“国舅”)

从董承的身世可以很清楚的判断,此人是汉朝外戚,与何进类似。

但是,这个外戚恐怕并没有多少辅佐大汉的忠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外戚与宦官在京城洛阳明争暗斗,最后两败俱伤,凉州豪帅董卓趁虚而入,获得了汉朝中央的控制权。

董卓进京后,废黜少帝,胡作非为,纵兵劫掠,夜宿宫女。

按理说,身为汉室姻亲的董承理应对董卓不满,就算不敢仗义执言,起码也不能为虎作伥。

但恰恰相反,董承当时投靠了董卓,做了董卓女婿牛辅的部下。

从中可见,董承此人绝非单纯的“汉室忠臣”这么简单,此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的。

王允吕布诛董卓,牛辅也跟着败亡。卑鄙小人贾诩劝李傕入长安,关中百万百姓惨遭屠杀,董承当时并未见有什么善举。

董承开始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是从汉献帝逃出关中开始的。

汉献帝出逃关中,前往旧都洛阳,这一次董承倒是护驾前去了。

只不过,这次护架并非只有董承一人。当时是杨奉、韩暹、董承等人一起保护汉献帝和百官往东走,而且这个命令最初是李傕下达的,董承最初不过是奉命行事,只不过李傕后来又反悔罢了。

后来董承他们抵挡李傕郭汜的追兵,且战且走,将皇帝带到洛阳,恰逢张杨率部队前来护驾,众人这才安心。

要说起来,这群保护汉献帝的人本就成分复杂:杨奉、韩暹本是“白波帅”(汉末打土匪势力之一)将领,后跟随李傕,董承是外戚,但也曾跟随董卓李傕。

说这群人都是汉室忠臣,着实令人难以相信。

那么这群人为何愿意冒险保护皇帝来洛阳呢?

第一、他们是在躲避李傕郭汜的混战。第二、他们是看到汉献帝“奇货可居”,打算据为己有。

汉献帝到洛阳后,将护驾有功的四人都封了大官:董承为卫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

当时张杨、杨奉驻扎在京城外围,而董承和韩暹则留在了皇帝身边。

此时没有了外敌,这群野心家的本来面目也就暴露无遗了。

首先发生矛盾的就是董承和韩暹。史书记载:当时董承和韩暹为了争夺领导权而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结果董承实力不如韩暹,眼看要落败。

这时董承做出了一个影响巨大的决定:召兖州曹操入京勤王!

《后汉书》:(韩)暹矜功盗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

当时曹操在兖州已经击败“百万黄巾”,威震山东,董承召曹操进京有两个目的:第一,他认为曹操组织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是汉室忠臣,应该可靠;第二,他是想借助曹操的力量除掉韩暹,其中这一条才是主要目的。

曹操原本就希望“挟天子”,如今又有董承做内应,可谓天赐良机。

遂火速前去“勤王。”

曹操的到来确实威慑了群雄,杨奉、韩暹看曹操势大,便灰溜溜的离开了汉献帝,逃走了。

董承作为勾引曹操的“大功臣”,自然成了“胜利者。”

只不过,这个“胜利者”没有料到,曹操远比韩暹之辈难对付。

曹操以洛阳难以恢复为理由,将皇帝安置在了许昌,进行控制。史书称当时的情形是:“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客观的说,在初期,曹操对董承还是很不错的。

董承被封为“卫尉”(九卿之一,掌管宫门禁卫,是仅次于三公的高官),而曹操甚至允许董承“开府。”

我们简单说一下什么叫“开府”:开府,是汉代一项高规格待遇,是指高官被允许在自己府中选拔官署,署理政务。有这个资格的人基本都可以做一代权臣。

三国历史上有资格开府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包括:曹操、诸葛亮、蒋琬、司马懿、李傕以及孙吴的个别宗师重臣等。

为什么只有极个别的“权臣”才有资格开府呢?因为开府就意味着能公开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这对上级领导以及皇帝而言是极度危险的。司马懿能够篡魏,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曾开府,组建了一个忠于自己的团队。

如今董承“开府”,这是一项难得殊荣和信任。

董承能够获得“开府”的待遇,自然是经过曹操同意的。

但是,董承此人绝非安分守己的人,他的野心始终未死。

本来嘛,将皇帝从长安带出来的是他,后来在洛阳坚守下来的还是他,可是最后曹操却“摘了桃子”,他心中难免不平。

于是,董承便暗中勾结党羽,准备发动政变,除掉曹操,重新获得汉献帝的控制权。

他找的同谋都是谁呢?

分别是: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王子服、吴子兰,以及“汉室宗亲”刘备。

董承找这几个人密谋除掉曹操,是否真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是为了“复兴汉室”呢?

恰恰相反。

我们来看看董承的真实目的,下面是他和同谋王子服对话的史料记录:

《献帝起居注》记载:(董)承谓(王子)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

郭多就是郭汜,子楚就是秦庄襄王。董承与王子服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他说:“郭汜几百人曾击败过李傕几万人,就你愿不愿意与我同心,过去吕不韦获得秦庄襄王子楚,因此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今天咱俩就能办到。”

吕不韦是战国著名的商人、政治家,他因为将美女献给秦庄襄王而得以进入秦国高层,后拜秦相,封魏文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甚至有传说,秦始皇都是他的儿子。

董承对王子服说这个事情,意思还不清楚吗?

他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虚无缥缈的“复兴汉室”,他最真实的目的就是“要做吕不韦”,挟持汉献帝号令天下。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汉献帝衣带诏”事件呢?

我想引用近代的历史学巨匠吕思勉大师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真相了

:“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会真和曹操一心。所以后来,又有奉到什么衣带诏,说献帝叫他诛灭曹操之说?从董卓拥立之后,到曹操进京之前,这一班拥兵乱政的人的行径,献帝还领教得不足么?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付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罢。”

董承要发动政变除掉曹操,无非是想取而代之,绝非为汉室着想。

当然,众所周知,这个阴谋后来败露。

曹操发觉后,遂将董承以及他的党羽全部诛杀,董承家被灭门。

我们现在来看,曹操下手如此狠毒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