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登基后,做了许多大事。修筑边防,建造宫殿,挖通河渠,四处征战……。的确大扬我朝国威,但是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样折腾,有了民怨也是极平常的事。从大隋建立,结束乱世算起也才二三十年的事情,百姓们原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没想到好日子才过不久,到二世皇帝手上,就已经有了变化,起初也一直在忍,但是当时针指到了公元611年的时候,再也忍受不了了。
因为这一年,隋炀帝要准备对东方的小国高丽动刀。高丽撮尔小国,派个元帅领个十来万兵马过去,就是看得起它了。可是隋炀帝想来个大场面,结果一整,发动全国兵马,总共超过一百万,似乎就要把高丽吞下肚去。只不过动静太大,但效果却不好,不但没灭杀它,反而被它耗尽了心血,更可怕的是,第二年,第三年,隋炀帝一直在为洗雪前耻做努力。
东征高丽,山东也是出了大力的,换句话说,山东的老百姓压力最大。在610年炀帝决定扁高丽时,他就已经下诏在山东置府,命令此处养马,到时候供军队役使。如果是在丰收的年份,出点力,出点钱,当然也不是什么难事。都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有人出人,有粮有粮,粮食总得用车运吧,于是皇帝一声号令,百姓们纷纷响应。不过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运粮牛车没有能返回,无法及时耕种,结果田地荒芜的现象多得很。更倒霉的是山东河南本年发大水,三十多郡县都被淹了。黄河河道又堵塞,河水逆流,不要说上交给国家,百姓们就连自己活命都成大事。
官吏们不管百姓死活,贪狠暴虐,借机鱼肉百姓,上下通吃。摆在百姓们面前就是两条路,第一,安分守已,继续挨饿,最终死去,第二条,抢劫掠夺,吃上几天饱饭,然后死去。人都有生存本能,已经活不下去了,造反也就极为正常。
各地民变纷纷,邹平的王薄,平原的刘霸道,阿舅贼刘霸道,漳南窦建德,高士达等人纷纷举起了义旗。尤其是窦建德,更是在隋唐之际大展雄风,不过,在最初的这些力量里,在朝廷和百姓眼里,最可怕的不是他们,而是清河人张金称,为什么这么说?
各种力量各有优势,要不就是有点文化,如王薄,很有头脑,看着一批批百姓有去无回,他创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引起百姓共鸣;要不原来就是强盗集中的地方,如豆子航的刘霸道,世代为官,资产丰厚也趁机发难,要不就是民众推举,德高望重者如窦建德,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样的,张金称虽然是个农民,却也猛勇侠义,在本地有一定声望。
这年十月,张金称在河曲扯起造反的大旗,一时百姓云集。想也正常,在已经完全没有希望的生活里,与其等死,不如寻找生存的机会,说不定还可以博个开国元勋当一当,反正安分守已已经活不下去了。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多了去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张金称的部队数字哗啦啦地向上飙,先是几千,不久几万,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对此,朝廷也不是完全坐视不管,先后派出军队镇压,但是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们已经不在乎什么刁民不刁民了,光了膀子就和朝廷干了起来。
和其他人一样,张金称也在战争中不断吸收人马。渤海孙安祖就是其中一个。
孙安祖原因为骁勇被征召去高丽的,但是他家被水淹,他妻子被饿死,所以他不想去,但一个小民,怎么会有和县令谈条件的资格?于是,在争执中,他杀了县令,逃到窦建德家里,窦建德帮助他逃跑,而后来,窦家人也因此死了不少,当然,那是后话。孙安祖拉起了一支军队,自称将军。而此时,张金称的部队势大,他也就向张靠拢。不过遗憾的是,窦建德是仁德之人,虽出身草根,却极有君子之风。张金称不同,早期的他有侠义之风,但随着他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也就,与侠越来越远,孙安祖与他,终于走向破裂,而孙安祖,也成了张刀下的一亡魂。
其实倒不完全是给张金称泼脏水。在起义早期,他的确是有解救一方百姓的善心,但是后来变了。他率领的义军先后攻下山东河北众多郡县,成了与瓦岗寨翟让,窦建德集团并列的一股巨大力量,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都建立了众多的军事堡垒,成了一方老大。
张金称一度抵抗朝廷派来的右侯卫将军冯孝慈,结果不但把他的十多万军队打得满地找牙,甚至连主帅冯将军都没能保住自己的老命,张的势力可想而知。
但是如前文所讲,他是最著名的一个。张金称作战勇猛,当然都是他的长处。别人也都是这样的,著名就著名在他的手段狠。
平恩是他攻下的第一个郡县。按理来讲,百姓们欢天喜地迎来了自己的军队,张金称再怎么着,也得有点表示,来点惠民措施吧。但是很可惜,平恩人民,迎来的是大屠杀,一个早上,就屠杀了男女一万多人!以后,攻陷武安,巨鹿等地,都是先来一个大洗礼,所到之处,一命不留!用《资治通鉴》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杀的人里面有坏人吗?当然有,投机分子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但是想必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张金称农民出身,当他掌握上了权力之后,他杀人劫掠,一点不比暴君差。他当初起事,只是为反对暴政,当他自己爬上高位之后,却更跋扈!所说的苦媳妇熬成婆,比原先的恶婆更恶。
公元616年,金称最终失败被抓,“立木于市,悬其头,张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未死间,歌讴不辍”。他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徒让后人深思。(百家说史)
历史作家叶之秋全网首创以老君角度分析西游记,唯一按照章节逐一品读,解释绝大部分谜题,已完成130章30多万字,即将出版发行,想按顺序阅读全部章节,请关注:秋雨轩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