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毛主席此举瞒过了所有人,却让我们觉得如此心疼他

1950年9月,28岁的毛岸英赴朝鲜参战。34天之后,他牺牲了。在各种影视剧里,我们最熟悉的是这样的场景:毛泽东得知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很久,才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战争嘛,总要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

很多人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当有人建议把岸英的墓迁回国内时,毛泽东说:“不必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吧。”作为一个领袖,他只能拒绝这份好意,并且,在文件上写下这样的字句:“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打开才知道,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存放的这些物品,他们都说不是自己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一个把儿子的毛巾、袜子都视若珍宝的父亲,真的就不想他回来吗?他是否也曾经在那些翻身起来的夜里,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把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曾浸染过一个男人的眼泪呢?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敢深究,我们不忍细想。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毛主席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这26年里,主席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呢?

当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又过去了很多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

真正痛彻心扉的伤口,是一个男人拒绝任何人分担,禁止任何人触碰的。nn隔着这么远的时空,当这些衣物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才有机会去还原一个父亲的爱和痛。

这些信件、衣物又何其有幸,它们让我们有机会去感受一代伟人撕心裂肺的挚爱,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做出一个最最温柔的注脚。

毛岸英当翻译时旧照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