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中,毛主席最推崇哪一位?

大家知道,古代的那些起义军领袖,要想改朝换代、坐拥江山,除了要拥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外,还需要一些眼光卓越的谋士相助。这一文一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三国时的刘备,他既有关羽、赵子龙等悍将,又有诸葛亮等谋士,这才以布衣出身,夺得了三分天下之其一。

汉朝的刘邦,是更为显著的例子。他既拥有大将韩信、周勃等人,为他厮杀;又拥有萧何、张良、陈平等人,为他谋划。最后论功行赏时,他把未曾打过一仗的萧何列为第一。这真是耐人寻味。

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虽然手下猛将如云,但因为容不下大谋士范增,最终只能落得个兵败自杀。

明太祖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有点类似。他们同是以平民出身,最后定鼎江山。在用人方面,二者也很像。比如,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就不说了,单说朱元璋的谋士,比较有名的就有李善长、刘基等人。

有意思的是,李善长和刘基二人,正好对应刘邦的萧何与张良。

朱元璋曾经这么评价李善长:“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对于刘基,朱元璋则说:“吾之子房也。”子房,正是张良。

其实,除了李善长和刘基,朱元璋的另一个谋士朱升,对于大明朝的建立也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朱升对于朱元璋的贡献,主要是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别小看这区区九个字,这可是战略层面的谋略,一字值千金。

高筑墙,是让朱元璋扎牢根据地的篱笆,不要成为无根之草、无水之萍。根据地的重要性,已经被历史无数次证明了,没有根据地的流寇主义是难以成事的。

广积粮,是让朱元璋闷声发大财,默默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储备能量,以待日后相搏。

缓称王,则是让朱元璋尽量低调,避免成为大家的攻击目标。意思与上面的三个字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出头鸟,不声不响地发展自己。

对于朱升的这九个字,毛主席特别推崇,他曾经说过,朱升是“九字国策定江山”,“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