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朱元璋、左宗棠的良民管理与身份证制度演变

首先说明这是晚清时期的良民门牌,因为实在找不到明朝的,方家如果找到请告知,谢谢。良民自古就有,例如《韩非子》卷三七《难二》篇:“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但是,朱元璋却将其具体细化,雏形就是在救灾中的救灾公示化,即将灾民姓名、年龄、身份、性别等写在家的门上、墙上等。明清时期的良民管理都出自朱元璋的这一做法。

《明太祖实录》卷六八洪武四年九月丁丑一条中,朱元璋曾经说“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矣”朱元璋说“以良民治良民”中的第一个良民,其实就是遵纪守法的老百姓中(农民、军人、明后期的商人、手工业者等。不包括文艺工作者、娼妓、奴婢等贱民)的强势阶层(如地主、乡绅、遵从前两者和官府管理的胳膊粗的各色人等);第二个良民主要就是纯粹交粮纳税、遵纪守法的百姓。这是朱元璋设立粮长制的根本思想。

明代凡是官逼良民造反”的处罚基本上是死刑。到了清代,同样继承了明朝的治理手段。到了咸丰道光年间,因为吏治腐败,对“官逼良民造反”的处罚都是判处死缓,平灭叛乱的话则是充军。

这是左宗棠在治理西北时期,签发的“良民门牌”。如果看过本号内的“明朝的户口本记录得真详细呀,令人吃惊,古人不简单”就会发现,清代完全承袭了明朝的户口制度。

太平天国虽然口口声声全盘西化,但实际上,他还是得向历史学习。

良民门牌再进一步就是良民证了,良民证的叫法不同,各地区所承载的内容也不同。这张良民证和明清时期没有本质区别。

日本侵略中国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以及殖民统治,对中国普遍强制推行了身份管理制度,也就是良民证。

日本侵略军在推广过程中,由此进行了有目的地排查,有些地区甚至借此对青壮中国男子进行屠杀。

上面两个良民证其实和身份证已经差不多。

县民证也仅仅是称呼不同而已。而它们的源泉都是户籍制度管理,详见“明朝的户口本记录得真详细呀,令人吃惊,古人不简单”一文。

户籍证也是如此。“良民”二字,其实是中性词。良民证是一种身份管理,在自己的祖国管理下就是身份制度;在殖民者手中就是奴役手段。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