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大鹏说《通鉴》之39:曹丕有没有干掉曹操的可能

周润发、刘亦菲等人主演的电影《铜雀台》,无疑是一出三国乱世的权力悲歌。剧情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对曹操、曹丕父子形象的颠覆。“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的曹操,被洗白为无心夺取大汉天下、一心只为黎民苍生喜乐平安的忠义之臣;诚惶诚恐的乖儿子曹丕,则被黑化为欲杀父亲取而代之、进而篡夺皇位的腹黑君。

曹操与曹丕,一父一子,一君一臣。帝王之家,父子亲情要让位于君臣名分。况且曹操多疑,立世子时多次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犹豫不定。历史上身处瓜田李下、嫌疑丛生之地的真实曹丕,会生弑父篡位之心吗?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曹操西征马超、韩遂,留曹丕在大本营邺城(今天河北临漳县一带)主持工作。此时曹丕官居五官中郎将,为丞相之副,在事实上成为曹操默认的接班人。

曹操留曹丕在后方,相当于让其监国。一般而言,这是对接班人治国理政能力的考察,看看老子不在,儿子能不能看好场子,镇住局面。更重要的是,是对接班人忠诚的考验,能不能早请示、晚汇报是考验的重要内容。

所以,监国是个相当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干事,否则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什么事也不干是接不了班的。但又不能干得太好,老子还在呢,儿子就大张旗鼓的颁令行事,想干嘛,抢班夺权啊,你爹还没崩呢。

所以,监国的最好状态,是一切按照既定方针办。

当然,前提是没有紧急事情发生。

可这次监国的曹丕偏偏倒了霉运,河间人田银、苏伯好似有意和曹丕过不去,要试试曹二世到底有几斤几两,乘曹操西征之际,煽动幽州、冀州百姓造反。两州本来就不是曹操的老根据地,一时之间,遍地烽警。

曹丕那个恨,怕什么,来什么。出了乱子,不能指望在前线亲征的老爹回师。别求爸,不叫妈,口渴打井自己挖。曹丕决定亲自出马平乱,也有意向征战沙场多年的老爹验证一下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出兵在即,五官将功曹常林劝曹丕不要亲征。

明面上的理由,是田银、苏伯不过狗羊之辈,不足为虑;将军镇守邺城,身系天下安危,不能轻动。

背后的潜台词,是亲征一定能大胜,但揍几个作乱的小民,非但打不出五官将的威风,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更会引起你老爹的疑心,怀疑将军您是不是想借亲征掌握兵权。

曹丕取消了亲征计划,派将军贾信出兵讨伐,很快就将变乱平定。但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一千多被围住的乱民请求投降。

投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还没打呢,就主动望风而降;一种是被打得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曹操之前发布过命令,对于已经被包了饺子、围城之后才投降的,一律诛杀,即屠城。

按说屠城是曹操的既定方针,曹丕只需遵照执行即可。但这时,下属意见分为两派。

前线的将军们认为,应该按照曹操的既定方针办,杀!

谋士程昱认为,曹操的屠城命令是在当年天下大乱之时颁布的,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现在天下已经粗略平定,不能随便乱开杀戒。即使要杀,也要先向曹操请示。

将军们估计是杀红了眼,仍坚持屠城,认为军情紧急,前线有专断之权,没有必要请示。

程昱驳斥道,现在乱民已经备围得水泄不通,这还叫军情紧急吗?老臣坚持认为,在没有请示丞相之前,五官将不能擅行屠城之事。

能听懂常林潜台词的曹丕,也能听懂程昱一番言辞背后的担忧。程昱反复强调要请示曹操,其着眼点不在与是否屠城,而是不论屠与不屠,都得以曹操的命令为依归。即使是以前已经有过类似的既定方针,在按照既定方针办之前仍得请示。

曹丕听从了程昱的意见,向老爹曹操请示了此事,曹操下令将这一千余名乱民赦免。更重要的是,得知这是程昱的建议后,曹操特地予以表扬:程昱不但军事上高明,还能正确的协调别人父子间的关系。

曹操在外,最担心的不是曹丕能否稳住局面,而是会不会乖乖听话,不脱离掌控、另搞一套。请示虽然只是形式,但其背后的效忠、追随,才是曹操最为看重的内容。即使是父子,在刚性的君臣关系约束下,也必须如此。

《铜雀台》中的曹丕,和《资治通鉴》中的曹丕,一样充满心机。只不过,弑父篡位的心,曹丕在《铜雀台》中不但动过,而且大干快上。至于曹丕在《资治通鉴》中有没有动过这番心思,大鹏不知道。只知道曹丕即使心动,但至少身未动。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