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将军担任过多年的参谋长,邓小平后来谈到谈到渡江作战时就曾说过:“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张震确实是一位高参,但是,他的才华被发现,居然是因为一次败仗。
1946年秋,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亲自指挥二、九纵和7、8师发起泗县战役。在九纵开赴战场途中,大雨倾盆,水深齐腰,平地一片汪洋,部队行军受阻,四小时才走了7里路。九纵参谋长张震将情况报告了陈毅和军区参谋长宋时轮,并通报了二纵和8师。
8师刚从鲁南地区长途跋涉南来,距作战地区更远。经过慎重考虑,张震与宋时轮通了话,提出尽管部队已经开进,但此战可以暂时不打。但是,宋时轮的决心很坚定,说:“如果拖下去,敌人又上来,仗就更不好打。”
张震还是觉得此仗没有把握,认为在连降大雨的情况下,敌人是以逸待劳,我军则在泥泞里奔波,又要攻坚,形势甚为不利。他思考再三,直接向司令员陈毅发电报,建议暂不攻击泗县。可是,电报发出后,部队已接近战场,仍没见回复。
8月7日下午,泗县攻城战斗打响。护城河暴涨,战士们泅水强渡,遭敌人火力封锁,仅一部冲上城墙,后又被反击下来,伤亡严重。
第二天,战斗更加激烈,8师第一梯队伤亡很大,第二梯队加入战斗后,又是一场恶战,但仍无进展。九纵在东面连续攻城,也未奏效。
9日上午,敌人惊险反扑,一举切断了8师入城部队的后路,情况万分危急。二纵和7师被大水阻拦,不能迅速救援。宋时轮只好决定撤围。由二纵77团策应8师部城内部队突围。当晚,在强攻八里桥的激战中,77团副团长张永远中弹牺牲。
结果,这次泗县战役歼敌3000人,但自己伤亡了2000人,打成了一个消耗仗。
不久,陈毅和宋时轮睢宁东南葛口子开会,总结了泗县作战的经验教训,决定8师回鲁南。在会上,陈毅承担了领导责任。张震说:“此仗受水的影响太大。”
陈毅问:“当时为什么不提意见?”
张震便将打电话、电报提建议的情况,如实作了汇报。
原来,陈毅没有看到他发的这份电报。之后,陈毅一查,果真找到了这封由张震签发的电报,也再也说什么了。
谁知以后每次遇到重大战役,陈毅见着张震,就要询问他的意见。如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分兵出击外线,在坡庄会议上,陈毅就连续两次询问张震的意见。后来,谭震林见着张震,也询问他的意见。1947年张震向谭震林提出“以少数兵力在内线牵制敌人,集中兵力于进犯胶东之敌侧后作战”,谭震林按此办理,然后发起胶河战役,一举扭转山东战局。之后,粟裕见着张震,也询问他的意见。粟裕著名的否决中央军委组建东南野战军南征的建议,也多次充分听取了张震的意见,才上报党中央。
1948年淮海战役发起前,党中央任命邓小平为前委书记。张震以华野副参谋长身份协助他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及其他作战命令,所以,后来邓小平有张震是他的参谋长之说。
张震的参谋才华,甚至还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1950年4月下旬,党中央发出了《陆海空军两栖作战训练纲要》,部署了第7、9、10兵团、军区军兵种部队和指挥机关的渡登陆作战训练,修订了攻台作战海运计划,准备解放台湾的工作。5月中旬,张震来到北京,出席全军参谋会议。其间,粟裕从南京打来电话,要他攻台登陆的准备情况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要求他作个汇报。
5月31日,朱德总司令代表毛泽东约见了张震,详细询问了攻台作战的准备情况,还特地询问了张震个人的看法。10月,由于党中央决定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随后毛泽东决定,东南沿海方向从此转入防御。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下来了。
1952年,张震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1980年1月,在邓小平的推荐下,张震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等方面工作。1992年10月,在邓小平的再次推荐下,张震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