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朝开始,社会上开始认同妇女有文化才华。这个时候,已经涌现出不少的才女。到明朝后期,才女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这个时期,庞大的才女群体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闺秀,其二就是名妓。
闺秀中的一个代表就是叶小鸾。
《季女琼章传》中记载: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又令识字,他日故以谬戏之,儿云:“非也,母误耶?”
叶小鸾就是一个闺秀型的女诗人,在明朝后期,有这样一个特色,闺秀型的女诗人往往出现于整个家族,比方说叶小鸾。不仅她是一个闺秀型女诗人,她的母亲沈宜修,舅母张倩倩,姐妹纨纨、小纨、小蘩和嫂子沈宪英都是这一类型的女诗人。这说明闺秀型诗人是家族传承的。
因为她们都是通过在家庭中受教育才学习文化,成为一代才女的,所以她们的家庭本生就是一个唱和圈子,一个家庭形成一个文学团体,所以她们才会以整个家族都是闺秀型女诗人的形式出现。
除闺秀外,另一种才女群体就是名妓,比方说:柳如是。
《金明池.咏寒柳》: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这是柳如是写的一首词的后半阙,陈寅榷先生最佩服的就是她的这首词。足以说明名妓的文学才华也是很高的。
名妓不同于闺秀,她们没有渊博的家学,她们的才华一般是从恩客那里学到的。她们比闺秀的学习范围更宽,所以她们受到的教育实际上比闺秀诗人还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