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张灵甫之少年奇才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后以字行,陕西长安人,1903年出生在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的一户农家。父亲张鸿恩,憨厚朴实,是个种庄稼的能手,被乡里群众称为“种庄稼的状元”。母亲靖秀英,料理家务,哺育儿女。张宗灵幼年时,在东大村村南私塾启蒙,读四书五经。10岁那年,进入小学念书。1921年,考入了古城著名的长安中学。历史名城西安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这位聪明好学的农村青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是文庙(即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1000多块碑帖,使他叹为观止,常常一边抚摸,一边细细品味,流连忘返。

张宗灵后来改名为张灵甫,当上了将军。在许多人心目中,操枪弄炮的军人多数仅粗通文墨,充其量不过一介武夫。但张灵甫则不然。他自幼熟读经书,爱好古文,对旧体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后又迷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平时,他经常临摹何绍基字帖。每逢假日,便带着毛笔墨砚,到文庙去临摹唐代各著名书法家碑帖,有时误了吃中饭,就买一块烧饼充饥。时任西安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慕名到学校看他运笔挥毫后,连称:“奇才、奇才,后生可畏!”后来,张灵甫因犯有杀妻罪(此事后面详述),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将他押解到首都南京。胡宗南视张灵甫为心腹干将,既没有绑,也没有派人押送,由他独自到南京去,一路上经过洛阳、郑州、徐州等地,因带的路费少,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就囊空如洗。张灵甫不甘为乞,便以卖字来摆脱困境。到南京后,许多商家都要他书写店名,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后人评价:虽然20岁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但不一定成为历史学家,如果生逢盛世,张灵甫很可能成为一位大书法家。

张灵甫对历史十分爱好,常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谈古道今,指点江山,评论中外。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时,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但他也深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加了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

后来,黄埔军校在开封秘密招生。张灵甫经友人介绍,通过考试被录取,于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军校毕业后,正好赶上了北伐开始,张灵甫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营当了一名排长。

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在江西德安县南浔铁路附近与孙传芳的主力卢香亭部作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张灵甫向营长建议,由他带领一支敢死队乘黑夜偷袭敌营。营长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张灵甫带领他那个排夜袭敌营,卢香亭部毫无防备,被张灵甫的偷袭打得乱成一团,主力部队乘势发起进攻,一举转败为胜。在混战中,张灵甫的右腿负伤,但他一声未吭,咬着牙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伤愈后,张灵甫被提升为连长,他的右腿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在此后的几年中,张灵甫参加过蒋介石与各派系军阀之间的混战,也参加过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其凶悍勇猛、骁勇善战的名声也一天比一天大,仅几年工夫就被提升为第一师独立旅第一团团长。

节选自《文史精华》半月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