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的毛泽东即身材魁梧,相貌堂堂。
1925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见当时主席的心中,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开始闹革命,为劳苦大众打天下,谋福祉了。
毛主席在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时候,下巴上未见福痣。
接下来不久,毛主席上井冈山后,因为条件艰苦,领导权的旁落,留下的照片不多,而质量也模糊不清。
(这张照片是上一张照片的放大版)
从上面三张照片上,基本看不清主席下巴上的福痣是否存在。
但从1931年主席留下的照片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福痣的存在了。
1931年主席在瑞金
中国有句成语叫志在千里,在《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一书,毛泽东和李银桥曾经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我娘在村上见到过你的大像,说你下巴上的这颗痦子是颗神痦子。”李银桥煞有介事地说,“她还说你‘命大福大造化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毛泽东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娘也好迷信哩!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面对革命陷入低潮,悲观情绪弥漫,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他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这样写道: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根据上述的照片,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主席下巴上生有福痣的年份应在1927年以后,到1931年之间,在1928年到1930年的三年之间,如果比较靠谱地推测一下来说,福痣出现应该在主席酝酿以及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的前后。
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使很多革命者看到了希望。 正是这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无数的革命先驱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关注更多好玩有趣的历史,请加lichuchu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