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秦一统天下的决定人物是秦始皇?吕不韦?都错了,他才是幕后老大

节选自《老梁说天下5》,中国工人出版社

中国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奇人,这些奇人要么是思维超前、行为独特,要么是身世离奇、故事传奇。还有一类奇人和这两类都不一样,属于那种能力特别强的人,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叫鬼谷子。很多朋友对鬼谷子似听说非听说,似明白又不明白,因为鬼谷子的故事正史里记载并不多——他就是个平民百姓,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居住的鬼谷这个地方,他的名字鬼谷子就是以他居住地命名的。

有一个元青花的罐,上面烧制的是《鬼谷子下山图》。该罐叫“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元代景德镇烧制的文物。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其实,上面烧制的《鬼谷子下山图》是胡说,鬼谷子在历史传闻中没下过山,等于是个隐居的世外高人。那么,这个高人是怎么影响外部世界,进而赫赫有名的呢?其实他是通过自己教出来的徒弟影响了战国中后期的格局,直接促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以及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皇帝。可以说,鬼谷子是当时战国政治乱局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尤其他教出的四个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影响了战国中后期的整个形势。

孙膑、庞涓两个人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俩一开始到鬼谷里找鬼谷子,是想学能耐求艺。一晃学了有四年多,庞涓先忍不住了!他觉得自己能耐差不多了,想下山去试试。庞涓于是征求鬼谷子的意见,鬼谷子说你既有此心,留也留不住,去吧。就这样,庞涓下山投了魏国。

魏国我们知道——三家分晋,形成了韩、赵、魏,它是从战国兴起的过程中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地处列国包围中的魏国,在魏惠王统治时期,西战于秦、韩,北战于赵,东战于齐,成为著名的“四战之地”。魏国当时很有野心,想壮大自己国家的势力。魏王一看庞涓来了,如获至宝,说鬼谷子先生我们都听说过,能耐很大,那你就试试带兵打仗吧!结果庞涓一带兵,魏王一看太厉害了,他带兵的理念、思维,甩出了魏国那些将领一大截。魏王于是重用庞涓,任命他为上将军,行军打仗的事儿他都管了,而且接连替魏国打了不少胜仗。

有一回庆功宴上,魏王喝多了,庞涓也喝了不少。魏王说:爱卿,你这能耐太大了,自从我得了你,那些国家都不敢跟我们交锋作战了!要多两个你这样的人才,我魏国岂不天下无敌!庞涓喝了点儿酒说,大王,你想多几个这样的人才易如反掌,跟老师鬼谷子学艺的可不是我一人,我还有师弟呢!我师弟能耐不在我之下,要不我把我师弟给你请过来?魏王一听乐坏了,说要有这等人才投奔于我,我对他一定不次于对待你!就这样,庞涓把孙膑给弄下山了。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庞涓要加害孙膑,把孙膑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害得他人不人、鬼不鬼的。这孙膑的“膑”字,是“月”字旁,搁一个宾馆的“宾”。“膑”是古代的一个刑法,就是把膝盖骨挖掉了——孙膑搁现代话说就是“孙瘸子”这个意思,这都是拜庞涓所赐。

那庞涓这不有病吗?他把孙膑弄下山来想要扶植,怎么还害他呢?这件事咱把它掰开了说,对现在好多人交朋友都会有启示。庞涓一开始要推荐孙膑,他是真心的,那是同情心加虚荣心——两人都是穷苦出身,自个儿在魏国得富贵了,一想自个儿师弟挺大能耐,在山上窝着吃苦遭罪呢,我把他拉起来挺好,这是同情心;再者,我混好了,师弟你下山了我罩着你,我给你荣华富贵,在师弟面前有面子,如同衣锦还乡,这是虚荣心和优越感。出于“同情心加虚荣心”,庞涓举荐孙膑是真心实意,不是假的。

那他为什么后来又整孙膑呢?孙膑下山之后被他推荐给魏王,魏王一看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吧!所以让孙膑行军打仗。结果孙膑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凡是交代给他的任务完成得都比庞涓漂亮。结果,这一来魏王就开始宠幸孙膑,一点点冷落了庞涓。

庞涓这时候心里不平衡:我把你弄下山,是想给你荣华富贵,结果你跟我一个槽子里抢食,把我的荣宠都拿去了。庞涓一看孙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就开始进谗言陷害孙膑,一直把孙膑害得两个膝盖骨都被剜掉了,孙膑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

后来,齐威王派淳于髡为使者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见淳于髡,慷慨陈词,打动了淳于髡。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回了齐国。

齐国是孙膑的老家。回去之后,齐国人知道孙膑是鬼谷子的高徒,能耐很大。齐国有个将领叫田忌,马上把孙膑找来给他当军师。一说田忌,有的人会想到“田忌赛马”:双方赛马三局两胜,分成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田忌说用我的中等马对你的下等马,我的上等马对你的中等马,然后我的下等马对你的上等马——那我就输一场,赢两场,三局两胜我赢定了!这招儿谁给他出的呢?就是孙膑给他出的。

孙膑在齐国受到重用,但他心里也窝火——自己师哥把自个儿整下山,害得自己残废了,他也想报仇。有些影视剧、评书,像《东周列国》的评书里,袁阔成说最后孙膑把庞涓捉住弄死了。但是影视剧跟真实历史是有区别的。真实的历史上,孙膑照方抓药,两回用了一样的计策,第二回才弄死了庞涓,这计策就是《三十六计》里的“围魏救赵”。

当时,赵国都城邯郸遭到魏国攻击,赵国求救于齐国。孙膑说你如果现在救邯郸,跟庞涓的部队碰上,他气势正盛,这仗输赢很难定。可是魏国调大量兵马攻打邯郸,它国内必然空虚,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奇袭魏国都城大梁?但大梁不好打,城池很高,我们不是真打,是佯攻,假装去攻大梁,然后在半道儿埋伏好了。魏军劳师袭远,这一攻大梁,魏王必招庞涓回来。他回来的这一道上肯定辛苦,我们就在半道上打伏击战。而且这头儿攻大梁,那头儿庞涓继续打邯郸——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实力同时削弱,对我齐国大大有利。这是第一次“围魏救赵”。

隔了10年之后,谁能想到这计策用了第二回。这次是魏国攻打韩国,当时韩国在赵国的南边。这个时候韩国又向齐国求救,孙膑照方抓药,再来一回,还是去打魏国大梁,庞涓带兵回来,路经马陵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山谷,这时候山谷四面流星般的箭弩往下射,把庞涓射了个万箭穿心,死于非命!这次孙膑算是报了仇了。这是“孙庞斗智”的历史故事。鬼谷子教的这俩徒弟,一个庞涓,一个孙膑,两人虽然成了对头,但把列国搅得一团糟。

在军事上,他这俩徒弟翻江倒海,搅乱江湖;在政治战略上,他教的另两个徒弟影响更大,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这两个人在历史上被称为“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战略、军事战略家。怎么叫纵横呢?这有个说法。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地图上战国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国在西边,任何一个国家和秦国结盟,都是一条横线,叫连横。剩下六个国家要联手到一块儿,在地图上是一个纵线,是为合纵。本来苏秦一开始是想帮助秦国打天下,结果秦王没拿他当回事儿,他一来气,就叫那六国收拾秦国。所以,苏秦就开始游说其他六国合纵到一块儿抵抗秦国。如何游说呢?无非就是诡辩,把他主张的东西夸大,把不利的地方缩小,甚至把不利的转化成有利的,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形成合纵联盟——纵横家嘴皮子都是很厉害的。

苏秦当时到燕国游说,说你得跟赵国结盟,跟齐国结盟,要不然秦国得打你。燕王说我跟秦国中间还隔着个赵国呢。苏秦说,国君的隐患正是赵国,秦赵交战虽各有胜负,但秦强赵弱,一旦赵国无力再战,割地事秦,秦赵交好,那赵国“失之东隅”,想要“收之桑榆”的话,燕赵千里边境可就无一日安宁了——从赵国打到蓟城之下,也就是几天的工夫。

结果他用这种方法游说了六个国家都成功了。苏秦的人生巅峰时期,身配六国相印——六个国家的丞相相印都在他这儿,还兼任“从约长”。结果,六个国家一合纵,把秦国整得15年没敢出函谷关一步——因为六个国家合起来力量远在秦国之上,所以苏秦当时牛得不得了。

张仪一开始也想到了合纵的路子,结果风头都被他师哥苏秦抢去了!而且他也像孙膑一样,从鬼谷子门下出来后,想投奔到苏秦门下,没想到苏秦挺冷落他,把他气走了。走的时候,苏秦有一个手下追上他,说我家主子不是瞧不起你,他是想让你帮他干件事儿——现在这六国同盟看着挺好,其时危在旦夕,想让你到楚国、齐国来回通使,凭你三寸不烂之舌,让这两国家安安稳稳的,先别散伙儿。

这样张仪才明白过来,这六个国家已经合纵有些年了,秦国的危机也一点点消退了,再加上六个国家领导班子都换了,内部同盟有些小摩擦,趋于土崩瓦解。张仪一看,自己要逮住这个机会——甭管苏秦嘱咐什么,我得干我的事业。张仪后来用了一些欺骗手段把合纵给瓦解了。

所以,苏秦、张仪两个人,一个使战国后期的格局有15年左右的太平时间,另外一个直接用“连横”促成了秦国的强大,最终秦国一统天下。汉代的桑弘羊评论说:

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由此可见苏秦、张仪两人影响之大!

这么一看,鬼谷子真了不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没有这位师傅不能教的。所以,鬼谷子是何等了不起的人物,几乎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当然,鬼谷子也极有可能仅仅是传说中的人物——因为现实当中这么大能耐的人,自古及今咱们还没见过第二个。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