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震惊天下,这次事件成了秦始皇一生的污点。这位统一了华夏六国的千古一帝,如果没有“焚书坑儒”这事,恐怕历史对他的评价一定会正能量一百倍,须知从来的历史书都是由儒生在书写。秦始皇惹谁不好,偏偏惹到了儒生,他还有好的名声留下来吗?好在后来还有不少站在儒家观点以外的学者,也肯为秦始皇说几句好话,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功罪。总之,秦始皇不是英雄,至少也是个了不起的枭雄。
秦始皇为什么那么恨儒生呢?这里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儒家学说推行仁政和德政,而秦皇是偏偏听不得这种书生之见。他要实行的是以武统天下,所谓仁政德政那只能是一种理想,在现实是行不通的。儒生意见大脾气大,处处时时指责秦始皇的政策,惹得秦始皇非常反感非常痛恨那群以私学名义为布道场所的儒家流派。儒生们反而复之将其惹毛了,不仅下令将儒家经典全部烧毁,还下令活埋了四百多个闹得很凶的儒生。
第二种说法,因为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学术自由,这与秦始皇崇尚的法家思想中的专制统治和集权统制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李斯滥用了法家思想中的律,而将法的精神抛到了天边外。这里活埋的所谓儒生,并不单单是指儒家学说的信徒,还有其他各种学派、流派的门生,不过是后人用儒生来统称而已。
第三种说法,秦始皇极为厌恶那些打着学术幌子极力贩卖各类荒谬主张的游士,秦始皇天生就恨这类说客门生,将其视为异端学说。如果张仪苏秦生在嬴政时代,必被杀掉。也就是说,秦始皇坑掉的是他认为的江湖术士,是一群骗子,是一群方士。这就跟徐福那群人骗了他巨额金银财宝逃之夭夭一样,直让嬴政痛恨得牙根痒痒。这类人不仅要活埋,他们的书也必然要被彻底焚烧干净方才罢休。
偏偏奇怪的是,你说秦始皇那么仇视儒家学说,可是儒家经典《论语》为什么没有被他烧毁,却好端端的被保存下来?
但不管怎样,“焚书坑儒”事件让秦始皇恶名昭著,其负数和差评达到绝对值。
然而各位知道吗?中国历史上除了“焚书坑儒”事件,还有一个“焚书坑道”事件。
儒道两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并立的两条河流,犹如黄河与长江。然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人皆义愤填膺,对始作俑者鞭挞谴责直至鞭尸,冠之以暴君、屠夫。可是对元世祖的“焚书坑道”,几乎无人提及,也无人褒贬,或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能与儒并列的只能是道家,而能与佛并立的却是道教。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秦始皇坑的是儒家,元世祖坑的不是道家而是道教。
当然,不论以什么理由,儒家也好,道家也好,甚至道教也罢,均不该以残暴的手段处置。朝廷应该不偏不倚,只可处理某个辩题中的荒谬行径,不可对某一方斩尽杀绝。
然而,自从元世祖“焚书坑道”事件之后,道教基本上衰落、衰败,而佛教占据了中国宗教的核心局面。儒家毫发未损,佛教大获全胜。
那么,“焚书坑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道教与元朝的奇特关系导致了一场灭门大案——这就是从成吉思汗的尊崇道教直到元世祖的灭道烧书。
蒙古大帝成吉思汗威震欧亚之际,道教领袖邱处机以七十高龄亲赴成吉思汗行宫觐见,劝说其不要杀虐,不要残暴,要以道的力量征服天下。成吉思汗是个粗人,头一次听说这么高深有趣的学问,于是拜邱处机为大宗师,掌管天下出家人。道教与成吉思汗形成了一种特殊而亲密的关系,以致道教迅速提高为类似国教的地位。这时候的道教多少有些飘飘然,利令智昏,干出了一些令佛教徒,甚至基督教徒(当时称景教)也很反感的事,既将许多佛教寺院或景教教堂抢占为己。道教徒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趾高气昂地妄图指导天下宗教。最让佛教徒不能忍受的是,道教徒为证实道教比佛教高明优越,竟编出一本《老子化胡经》,说什么当年老子骑青牛西出阳关,最后到了古天竺国,变成释迦牟尼的化身,创立了佛教。
因此佛教应该是道教的同祖双胞胎之弟,道教自然应是兄长。这种佛教起源论自然引起了佛门弟子的严重不满。
佛教不满有佛教的道理。但是仔细想来,当时社会不满佛教的人也很多,道教只是其代言人之一。为什么当时社会普遍不满佛教呢?原因如下: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受诸子百家思想的指导,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积极拓展,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涌现了一大批奠定华夏数千年文明并影响至今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创造了空前繁荣、强大的古代中华文明。自北魏佛教传入中国,到唐朝后期也即唐朝衰落期形成了一统中国人精神局面之后,中国立即坠入颓化而不思进取,数度反复丧国的境地。统治者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其统治,利用佛教的消极颓废思想,制定了无数的清规戒律,对民众实行愚民统治,用佛教麻痹百姓的思想,消磨百姓的进取意识,束缚百姓的行为,扼杀百姓的反抗。从此,中国及中国民众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无力自拨。
道教看清了这一点吗?其实道教也没有。道教是在诸子百家之后诞生的一种本土宗教,它的意义和价值跟佛教无多大区别,它的可取之处,是它承袭道家的指导思想,不可取之处,是它的神仙观念和方士异术。
但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承袭和尊崇道家的思想“法天,法地,法人”,其精髓是:顺应自然,其应用的最高境界是:垂拱而治。于佛教几乎同时诞生的道教,为对抗外来佛教的入侵,自编了一套程序以与其抗衡。此后两个宗教犹如深山老林中的两帮黑社会团体,互相挑拨争宠皇朝,你来我往大开杀戒,多次血染江湖,成为历史上一对宗派冤家。
元朝到了蒙哥大帝时代,由成吉思汗的崇仰道教忽然一变为以崇仰佛教为主,道教次之。原因在于这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邱处机已经过世,而蒙哥又比较欣赏佛教,他的国师就是才华横溢的藏传佛教教主八思巴,以及各路智囊那摩国师、河西国师、大理国师等,皆为佛教上师。想想看,道教虽然还保有一席之地,但差不多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这时候道教坐不住了,又开始大肆宣扬《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这事传到蒙哥耳朵里,必然引起愤慨。于是蒙哥命人举办了一场宗教辩论会,以道教为正方辩手,以佛教为反方辩手。可是,由于道教的老子天下第一的思维和强占寺院、教堂的行径,佛教乘机与基督教徒乃至伊斯兰教徒联合起来对道教进行火力强大的批驳。可想而知,抱团攻击一家,力量强弱不容置疑。此次辩论会,道教不敌佛教(自然包括拉偏架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于是,辩输了的道教答应烧毁伪经,并让出了一些宫观,还给佛教作寺庙作为补偿。
然而,道教掌门人李志常虽然表示服输,但道教旗帜下的各种教派并不服气。《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依然到处流行泛滥。这种局面势必引起佛教的反弹。于是,蒙哥大帝在反响强烈的佛教徒建议下,再次命忽必烈举办一场盛大的宗教辩论会。
据宗教史书记载,参加辩论会的道教方面的辩手有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及两百多名道士,佛教方面的辩手有那摩国师、萨迦派喇嘛教主八思巴、白教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等及三百多僧侣。
单看这名单,这阵容,道教必输无疑。道教领袖自王重阳、邱处机之后,就没有一个国师级别的大人物出现。就是李志常,也仅仅被元帝命为创建国子学和掌管道教的首席真人。不过他也因上次佛道大辩论失败而感到屈辱与愤满,在抑郁中死去。余下的道教信徒,没有一个可以和八思巴、那摩国师相提并论的智者,结局已经提前锁定。
辩论会规定,失败的一方,烧毁攻击对方的伪作经书。佛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必须烧毁《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道教也明确要求宣布《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僧伽吒经》为伪经而予以废除。
辩论会到了最后关头,佛教辩手更加得寸进尺,要求输家不仅烧毁伪经,参加辩论的道教辩手们,无论其地位身份如何,都必须送到佛教寺院削发为僧。这一招真狠毒,就是要灭杀道教的尊严和威风。道教辩手马上以其之道还治其身,回应若佛教徒输了也应入宫观戴冠修道。
当然,最后是道教输了,输的很惨。忽必烈代表蒙哥大帝宣布:除了《道德经》之外,焚烧道教一切道藏经书。辩手们全部改换门庭成为佛教徒,不得违令。
佛道大辩论中,很多辩题道教辩手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我们来假设一下:
例如,佛教辩手攻击道教的三教合一,并抨击他们在许昌建了三教碑,三教碑的三圣像把老子放在中间,佛祖与孔子竖在两边,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这个时候的道教徒不应该感到慌乱窘迫,大可以这样还击:“我们是道教,自然以道祖老子为中心,但并没有完全抹杀佛教和儒教的意思,还将其佛祖和孔子并列在一起。你们作为佛教当然也可以这样处理:将佛祖放在中心,将老子和孔子分列两旁,我们完全不介意,各为其主嘛。”可惜道教辩手没这个逻辑思辨能力。
又如,道教徒在听到佛教最高辩手八思巴问 “《道德经》中并没有写老子化胡之事,所以化胡必然是虚拟假造”时竟无言以对。道教辩手聪明一点的话完全可以这样应对:“佛祖本人撰写的经书中也并没有写释迦牟尼觉悟之后的教化之事与圆寂之事,老子写《道德经》在前,化胡在后,如何能有记载呢?没有记载的事就等于没有吗?佛陀的好多事,佛祖自己也并没有写啊,难道那些事也是虚拟假造吗?”可惜当时参加辩论的道教辩手被佛教辩手八思巴的气势震住了,几乎没有反击的勇气。
再如,佛教辩手提问:“彼言水火不能焚溺,今可推道教诸派各一人,佩符入火,自试其术”。道教辩手立马显得惊慌失措,承认:“此皆妄诞之说,臣等入火必被烧为灰烬。实不敢一试但请求去除伪书。”如果狡黠一点的辩手,应当场还以颜色:“尔等经书常言神不灭,灵魂不死,宣扬轮回和报应,又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实在是难以自圆其说。今可令高僧之人当场圆寂涅槃,看看是灵魂不死还是形谢则神灭?还有诸位高僧宣扬的神迹,可否当场显灵来一堵为快?”相信没有任何佛教辩手可以当场一死自证轮回,或当场彰显神迹来显灵。可惜道教辩手被要求入火试法吓傻了,想不出还击的方法。
据说佛道大辩论之后,在当年元朝大都燕京的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从各地搜来的道教典籍(当时被称为伪书、杂经),全部被焚烧于大火之中。
可是,各地的道教徒闻之异常愤怒,坚拒执行朝廷要求的道教宫观的比例不得超过佛教寺庙,超过的部分,由佛教徒代表朝廷收归佛教作寺庙。于是各地发生了道教徒反抗佛教的暴烈举动,最后发展到反抗元朝的暴力起义。
不久忽必烈执掌元廷,成为入主中原的异族政权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下旨,将凡是反抗佛教和反抗朝廷的道士,悉数充为和尚,道姑充为尼姑,违者格杀勿论。同时,将道教的洞天福地拨归佛教。以前,天下名山多为道教占据,自此逐渐演变为佛教圣地。那句话也改为天下名山僧占多。
不过,依然有很多道士不愿信佛,朝廷下令将这些不服圣旨的道士道姑满门抄斩。据统计,被元廷斩杀的道教徒至少有三千人,远比秦始皇活埋四百儒生多了好几倍。
令后人沉重的是,秦始皇烧了除《论语》以外所有儒家的经典,几千年背了一个焚书坑儒的骂名,而到了元世祖,焚烧了除《道德经》之外所有道教的道藏,道士几乎斩尽杀绝,却没见到有任何一篇痛斥皇上老儿的言论存于史上。佛教终于依靠朝廷势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打那以后,佛教占据了中国所有最好的山林,而道教只残存于穷山恶水之中,所谓的十大洞天福地基本上成了断壁残垣。
印度来的佛教联合蒙古统治者、藏传佛教教长一道坑了道教徒,同时也坑了道教这个中国的本土宗教。
历史在有趣地演绎着佛教的因果轮回观与道教的天道承负观:
中国内地的抗元斗争一直不断地进行着——钓鱼城之战,蒙哥亲自督战企图拿下钓鱼城,完成统一西南地区大业。可惜蒙哥被火炮射死在南宋名将张钰的手下——张钰信奉道家学说,道家虽然不是道教,但道出同门,毕竟是亲缘关系,都是老子的信徒。蒙哥坑了道教徒,而此时却由道家信徒给报了一箭之仇,也算是轮回报应,一报还一报了。
忽必烈晚年对道教有所认识并有所忏悔。他为道教的一些道法所吸引,承认道教思想对市井百姓有吸引力。因此朝廷为重建道观提供资金,并向他们提供与佛教相同的豁免和特权。一些道教掌门人意识到需要与佛教和蒙古人相容共处,再次提倡儒佛道三家和解与合一。道教在元朝大伤了元气,差一点就一蹶不振,此时也算是大道自然,天道承负!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易道禅/文
易道禅,作家、诗人。出版有长篇小说《秘境》等作品。曾任人民画报社记者、《中国西部》杂志社总经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