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请毛主席给一道菜命名 是给林彪当过教官的开国上将

在中国名菜谱中,有道“四星望月”的名菜,它的命名者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这是毛主席亲自给起的名,而请毛主席给菜起名的人也大名鼎鼎,他就是开国上将陈奇涵。

(陈奇涵上将)

远在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纵队来到江西兴国。陈奇涵按照兴国当地风俗习惯,弄了一道“蒸笼粉菜”,为毛泽东等人改善伙食。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毛泽东用筷子挟了一块米粉鱼肉,放在嘴里品尝,觉得鱼肉鲜嫩,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很适合他湖南人的口味,禁不住连声称赞:“好菜!好菜!”并饶有兴趣地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笑着说:“民间家常菜,没什么正经名字,老百姓叫‘蒸笼粉菜’。请毛委员为它起个名吧”。

毛泽东用筷子指着蒸笼,比划着说:“你们看,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他又指着四只盘子说:“这是四颗星星。”“四个小盘子转着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都齐声叫好!毛泽东还意味深长地说:“如今,农民们日日夜夜盼望打土豪,分田地,也像众星星望月亮一样,望了不知多少年。”陈奇涵认为毛泽东的比喻很恰当,便说:“四星望月,道出了我们民众的心声。” 此后,“四星望月”的典故在当地中一传十、十传百,顺理成章地列入了中国名菜谱。

事隔40多年,毛主席对此事仍难以忘怀。1969年中共九大筹备召开时,许多老同志都被林彪、“四人帮”排斥在外。审阅参加九大的代表名单,毛泽东发现没有陈奇涵的名字,立即亲笔批示:“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在选举中央委员时,毛泽东又在会上介绍陈奇涵,称赞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代表旗帜”,并诙谐地谈起陈奇涵在兴国请他吃“四星望月”的往事……

1970年,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还特地请兴国的厨师专程到庐山做这道菜,让大家品尝。

陈奇涵乃我军资深的开国上将。他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和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曾是林彪的教官。1930年,陈奇涵协助曾山指挥工农民众,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打下了吉安城,并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此后,陈奇涵便转入正规红军序列。在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委的红军第三分校,陈奇涵任教育长,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军事干部,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1948年12月,陈奇涵任东北军区参谋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6月任江西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部队展开剿匪作战,歼灭匪特4万余人。1954年他出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直属中央军委,后又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奇涵将军一生把“解黎民于倒悬,救民族于水火”当为志向,为了革命,他家房子被反动派烧了,牺牲了数位亲人。在复杂的党内斗争中,他自己也受到过打击和诬陷,但革命意志从未动摇。

革命成功以后,他淡泊名利,谦虚地说:“我对自己几十年来总的评价是,无能事,而能无事”。他曾以诗言志:“富贵非吾愿,功名我不希,人类齐解放,攘攘与熙熙。” 申报军衔时,他自报“中将”。他在军衔表上写道:“中国革命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奋斗二十余年,今天已经胜利成功了。对我来说,个人的地位高低和得失是一个非常渺小的问题。”1957年,他60岁的时候,就主动向中央要求退下来。

(1970年陈奇涵左、张云逸在广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