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为了争霸,他连太子被杀都顾不上了,还接连杀了七个报信的臣子

称霸这个东西,就是谁肌肉结实了、拳头硬朗了,就要让其他人叫大哥,不叫就打。服了、叫了,就罩着你。如果其他人打了你,你跟你大哥说,他得帮你出头。什么时候你受了欺负跟大哥说了,大哥一琢磨:欺负你的那个人肌肉比大哥还结实,就装听不见,于是其他兄弟背后就会说:某某失其霸也!就都准备着要去投奔那个肌肉更结实的大哥去了。

有些肌肉不那么结实的人,也羡慕做大哥的派,总想召集个会,议议是不是自己能做大哥,这样的人,往往不求做大哥的实惠、不让你交保护费,甚至愿意倒贴点好处。比如宋襄公,明明是个小国、弱国之君,却要发通知召集大国强国来议推举自己做大哥的事儿,这就是招灾惹祸、自寻死路的做法。

称霸的游戏也还像金庸小说里老写到的推举武林盟主。我总猜想金庸写那些小说的时候就是从东周列国志里受到的启发。反正看吴王夫差亡国的过程,就像看金庸小说一样。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兴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利用民众伐吴报仇啊。勾践不死,必为吴国大患。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吴王不听,北伐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兵。然后召见鲁哀公并索取百牢。其后几年里又数次伐齐伐鲁。

公元前483,吴王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皋盟会——就是先召了几个身体弱小的兄弟来参见,过了把大哥的瘾。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2年的春天,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这就是想真的当大哥了,把弟兄们全都召来了。为防止开会时有兄弟捣乱、不服气,吴王把国内的精兵强将都带来,布置在会场周围。这边正紧锣密鼓要当大哥,那边卧薪尝胆好几年的越王勾践趁机出兵,在6月份打进吴国,杀了太子。

国内报信求援的信使走马灯似地飞来,跪倒在他面前道:“大王救命!越兵入吴,已经杀了太子,血洗姑苏台,西施娘娘望着燃烧的姑苏台眼睛都哭出了血,希望大王早日回国,越兵围困都城,情况危急。”夫差大惊失色,重重的跌坐在塌边,“西施娘娘怎么样了?有没有被辱?”“没有!幸亏那天娘娘回了都,不在姑苏台,不然恐怕连命都没有了!”

听了这话,吴王放心了。当时确定的工作重心、重中之重是称霸,其他工作都要为这一中心工作让路,哪怕亡国,也要称霸。为了不让那些报信求援的臣子多说废话走漏消息影响称霸大局,处变不惊、有大将风度的吴王夫差怒斩七个报信和谈论此事的臣子于幕下。

从容的吴王直等到七月,推举大哥或曰武林盟主的关键时刻到了,吴王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双方争执不下。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动武进攻吴王。平心而论,论肌肉和拳头,晋国确是比吴国强壮的多,吴王此时也明知越国已把自己的老窝端了。这才让步,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盟会已毕,没当上大哥的吴王仍不急着回家护自己老窝,却想伐宋国——估计是投票时宋国帮了晋国。被伯嚭劝说,这才领兵归国。在外很久,士卒疲惫,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于是没当上大哥的吴王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

其后几年里,越国屡次伐吴,直到公元前473灭掉了吴国。夫差的称霸梦就此彻底破灭。

被夫差怒斩于幕下的那七人是谁呢?

这爱国爱君的吴人,带着国有大难的凶信,风雨兼程,一路艰辛,要告知他们的君王。可是君王不愿意听到这不好的消息。君王告诉他们:知道了,下去吧,我自有主张,不要再跟任何人说。如果是对国家对民族没有责任感的乖巧之人,一定就默默下去吃喝休息了。可是他们一定以为君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坚持要想方设法告知君王国有大难!

唉!从古到今,总有这样一些自认为对国家民族负有责任的人,总像这七位侠士一样认为自己比君王高明,总认识不到君王从智慧到占有的信息都远高于常人,总是絮絮叨叨说东道西指点江山教诲君王,本意可能是好的,但是因为可能对称霸大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总是难免被君王给牺牲了。

这七位侠士,姓什么?叫什么?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是谁?在怎样生活?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血肉、他们的忠勇,记载在史书上的,就只有一句:被怒斩于幕下......七位热血侠士,在混账愚蠢的君王前,就这样成为为了宏大目标可以随意处置的贱民。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