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北京做饭馆生意以山东人居多,所以鲁菜大行其道。
新中国成立后,外省市大量群众进北京,其中很多西北人。特别是那些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西北土地上,习惯了西北地方风味的饮食的同志们,进入北京后,吃不到常吃的牛、羊肉泡馍,还是真想吃这一口。
1954年,由西安市爱国人士、大企业家王铭轩亲自筹划、组织,取得西安市有关方面的赞同协助,从“老孙家”、“同盛祥”、“厚德福”等著名老字号中选调来20多位职工,来北京,在新街口开办了经营清真口味的西安食堂,把西安的牛羊肉泡馍搬到了首都。其中有“老孙家”店里煮馍掌灶好手马世友师傅,同盛祥店中的“吊汤”看锅煮肉老把式马子龙师傅,厚德福铺子里的烹饪能手薛应发师傅。
1956年10月16日上午,毛主席到西郊机场送印尼总统苏加诺离开后返城,突然感觉肚子饿。同行的彭德怀元帅提议,到新街口的西安食堂(现改名为西安饭庄)吃陕西羊肉泡馍,于是一行8人,直奔西安食堂。
据当事师傅回忆,毛主席来后,当时西安食堂的经理给公司去了电话,公司要派“保卫人员”到现场,为安全起见,西安食堂还要停业。不过,彭德怀元帅说不要影响群众吃饭,这些措施都没实施。
在食堂的二楼,按照主席吃便饭的指示,西安食堂的师傅们制作了冷荤拼盘。热菜有温拌腰丝、锅烧牛肉、爆二样、蜜汁葫芦、西安烩菜及小碗臊子面和泡馍。兴致勃勃的毛主席和当时只有19岁的服务员刘广通,一起喝了杯陕西西凤酒。毛主席对这顿饭赞不绝口,当时就说,“一定要再来吃羊肉泡馍。”
中央美院师生还创作了《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的巨幅油画,此画在西安食堂里悬挂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京几十年间唯一的到一家餐馆吃饭,西安饭庄独享殊荣。
毛泽东来到西安饭庄的油画,背景日期:195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