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是三次改名的解放军上将,毛主席都夸他的名气起的好

他是三次改名的解放军上将,毛主席都夸他的名气起的好

王平,1907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三溪口镇大湖地村一个农民家庭。王平家境非常贫困,兄弟姐妹六人中他排行最末。出生后不久,他的两个哥哥因病夭折,三个姐姐都送别人家做了童养媳。王平不满周岁时,母亲病故了,父亲把大姐从婆家叫回照顾他。当时只有10来岁的大姐,回家后整天抱着这个小弟弟满村子转悠,像要饭的一样,哪家大娘有奶就把小弟抱到哪家讨奶吃。后来小弟能吃米糊糊了,大姐就每天煮米糊糊喂他。直到王平6岁时,姐姐才回到婆家去,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3军团第8军一纵队战士,纵队宣传队副队长,机关枪连政治指导员,团党总支书记,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攻打岳阳、长沙的作战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科长,9月任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赴冀西山区阜平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以兼任阜平县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和县长名义开展工作,向曲阳、望都、唐县等县派遣干部,建立革命政权,组织了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创建了以阜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主持筹建了第3军分区并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间着力团结、争取、收编、改造民间抗日武装,扩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并多次组织政治整军,提高所属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率部参加抗击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八路围攻和军区部队三次主动出击的战斗。

王平一生改名三次:

第一次王平参加革命初期叫王惟允。当时的连长余均是广东人,每次连队点名他都将王惟允喊成“王翁翁”。

第二次余连长和王平商量要改个好听的名字。王平心想自己识字不多,名字不能太复杂,要简单好记,于是就改名叫王明。

第三次1936年12月下旬,王平从红军大学毕业,准备到新的岗位上任,这时毛泽东找他与贺晋年谈话。交代完任务后,毛泽东见王平欲言又止,就问他:“有什么困难吗?”王平站起来说:“我想改名字。”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