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都听过周恩来跟邓颖超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学生年代就结成了革命的友谊。但是,在周恩来跟邓颖超走到一起前,还有一个女生曾经在周恩来的生命里出现过。
这个女生就是与周恩来同在天津读书的进步女生张若名。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从日本回来的周恩来到北京参加运动,他被学生团结起来的力量感染了,回来后周恩来就决定跟同学们也组织起类似北京学生团体的组织。
最重要的改进就是把男女生组织到一起。因为传统观点的原因,天津学生运动团体依然是男女分开的。这显然不利于组织大型的活动。
最终,天津的学生们组织了一个“觉悟社”,骨干成员是十名男生,十名女生。
女生的领头人就是张若名。
张若名出身名门之后,家境富裕,学习成绩又非常好,思想也很进步。很快,她就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头人之一。
在觉悟社,他们还抽签,以抽到的数学取化名。
周恩来抽到了五号,所以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个化名:伍豪。
邓颖超当时抽到了1号,所以化名为“逸豪”
而张若名,抽到36号,所以化名为“衫陆”
当时,觉悟社还有一个约定,为了不影响工作,男女同学不能谈恋爱。
但男女生在一起相处久了,又有共同的志向与爱好,难免会有好感。
(建党伟业里,王珞丹扮演张若名)
(陈坤扮演周恩来)
后来,邓颖超这样形容周恩来跟张若名:“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一次活动当中,周恩来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就有张若名。可见,他们是经常在一起从事共同的活动。
后来,周恩来到法国留学,张若名同样去了法国,而邓颖超留在了国内。
在法国,周恩来跟张若名经常见面,他们共同学习。大家都写了很多进步文章到国内发表。
但在1924年,事情出现了变化。张若名退出了少共,抽身于一切政治活动,专心读书。
出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是这样回忆的。
“张若名因为出身问题,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参加政治活动,遭到法国警察几次跟踪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决定退出党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
这当然跟周恩来的志向是不同的,周恩来决定寻找自己在革命上的伴侣。因为只有共同的志向,两个人才会走得更远。
周恩来回忆: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开始与邓颖超通信,还向她求婚。”
这里的说清楚,一可能是周恩来表达了自己革命志向,二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后来,周恩来依然拜访过张若名。
在1928年,周恩来在法国里昂见了张若名一面,告诉她自己跟邓颖超结婚的消息,替邓颖超向张若名问好。
张若名回忆说:“那是一个温暖的夏日傍晚。”
二年后,张若名与在里昂大学读博士的杨堃结婚。
1946年,张若名已经在北平教书,有一天,她的家里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客人称自己姓王,但来时,张若名夫妇正好不在家。
通过家人描绘来客的样子,张若名猜到极可能是在北平军调处谈判的周恩来。
到了1955年,周恩来专程拜访了搬到云南的张若名,同来的还有陈毅元帅。
在这时,周恩来跟张若名谈了一个关键的事情,他告诉张若名:“你当时在法国参加的是团,不是党。”
后来,张若名的先生杨堃判断,“周恩来这样讲,也是为了保护张若名,因为退团的问题比退党要少一点。”
这是周恩来跟张若名见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