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军鹰猎白狐,林彪跟白崇禧谁更厉害?

1949年九月,北京正在筹办世纪盛事:开国大典。而在南方的湖南,林彪站在军事图前,聚精会神地看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图。

对于林彪的心思,毛主席心知肚明:“他嘛,就是想报四平那一箭之仇嘛。”

没错,林彪此刻想就是三年前的四平大战。

1945年,林彪奉命入东北,组建以及指挥东北野战军。而国民党亦在美国军舰的帮助下,运送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在秦皇岛登陆。

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尚未立稳脚跟,最初的拒敌于关外的计划也落空。最后,东北野战军不得不退守四平。

四平一战,蒋介石集结三十万精锐之师,指挥这些部队的也是一时名将。包括石觉的十三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孙立人的新一军、陈明仁的七十一。熊式辉为行营主任、杜聿明为保安司令,这些部队装备先进,又有作战经验。最终,蒋介石还把国防部长白崇禧派到东北督战。

白崇僖,广西桂林人,桂系军阀核心人物,与李宗仁组成的李白组合,是国民党中势力最大的一支非蒋介石嫡系军阀。其指挥的北伐军第七军是谓杂牌军的王牌军,当时有人说法叫“川军滇军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头狼,桂军是虎又是狼”,其作战确实彪悍。第七军北伐从广西打到山海关,抗战也屡显威力,打了数次硬仗,被称为钢军。而白崇僖的指挥能力也倍受军事界推崇,人称“小诸葛”,外号“白狐”,是国民党为数不多的智将。毛主席当年也说:“如果白崇僖起义,可以让他继续带兵,带三十万。”说明,在毛主席的眼里,白崇僖也是韩信级的将领。

林彪此后也当过国防部长,可以说这是国共两位国防部长的直接较量。

在中央决定坚守的命令下达后,林彪率领大军打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大军团防御战。这一战是否正确,后人有很多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林彪打得很苦。

蒋介石集结飞机大炮,以绝对的装备优势对四平发动猛攻,林彪率领部队做殊死防守。最终,林彪在完成防御目标后,主要撤退。

这个战打得有多苦,撤退之后有多被动?可以知道的是,解放之后,林彪再没有去过四平,这大概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而据后面国民党的说法,要是趁胜追击,就完全拿下东北了。

东北如果被国民党拿下,那国共的战局就不同了。

要知道,国民党的军事失败很大程度就是东北战事的失败。这里集结了国民党的大部分精锐,其军费开支也占国民党军费开支七成。可以说,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当时,白崇僖也下令进行追击,包括孙立人这些国民党将领也支持追击。关键时刻,我方最佳第六人蒋介石出现了。蒋介石下令停止军事行动。

蒋介石为什么这样干呢?最流行的说法是蒋介石不希望白崇僖立如此大功劳,白崇僖终归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蒋介石认为,四平一战后,他已经占绝对上风了。追不追击影响都不大。

蒋介石经常说,林彪打仗太厉害,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林彪的能力。

抓住这一机会,林彪迅速整顿部队,并以四平一战为转折战,开始了大逆袭,并最终打得蒋介石从一开始想独占东北,到只要自己在东北的军队能够撤回来就是胜利。

林彪在东北完成了大逆转,但唯一遗憾的是,白崇僖自四平之战后就被蒋介石调走了。林彪错过了在东北雪耻的机会。

此后,四野出东北,以摧枯拉朽横扫国民党军队。这位在红军时期就被称为军队之鹰的指挥员也终将有机会捕猎白崇僖这位“白狐”。

这时,林彪不但要面对白崇僖,还要直接与其核心第七军碰撞。这时的国民党第七军更狂了。在1946年7月的泗县战役,我华野22团,也就是铁道游击队的前身与第七军接战,受到了很大损失。国民党第七军宣扬“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

注定要让林彪的四野来碰一碰这硬骨头。

一开始,林彪还是吃了亏。

在挥军湖南时,四野的“猛虎将军”钟伟将军中了白崇僖第七军的埋伏。

也是四野大意。自东北出关之后,四野是势如破竹,几无对手。所以行军有些过快。结果在青树坪中了白崇僖第七军的埋伏。当时,白崇僖利用地形,调飞机大炮进行集中轰炸,整整对我军轰炸六小时之后,才发起攻击,这一仗,四野损失惨重,是四野入关唯一败仗,也是解放战争我军九大失利之一。

但是,这一仗,终于让白崇僖露出了狐狸尾巴。

四野入关之后,白崇僖如狐狸一样,忽现忽失,让林彪抓不住身影。现在白崇僖终于露头了。

毛主席也给林彪发电指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

“和白部作战方法,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占据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

林彪马上调动大军,决定采取大迂回包抄的方式,再不让白崇僖溜走。面对白崇僖,林彪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十倍兵力的大包围。

此时,白崇僖被青树坪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躲避了,竟然调兵迎上,准备在衡宝线上与四野决战。林彪及时察觉白崇僖的心理变化,顺势下令让正准备包抄白崇僖的军队停止前进,让白崇僖自己钻到口袋里来。

这是林彪百试百灵的诱兵之计,用这一招,林彪击败了一个排以上的黄埔名将,但这一次,在白崇僖面前弄巧成拙了。白崇僖立马嗅出了危机,下令全军撤退。

也有一个说法,是白崇僖以进为退之术,故意进军,却猛地撤军。不管是哪种情况,的确说明白崇僖“小诸葛”之名不虚。

眼见这头白狐又将脱牢而去,这时,一个战场上的意外事情出现了。

当时四野丁盛将军率领的135师没有接到电报,按原计划前进抵达灵官殿地区。正好卡在了白崇僖的后撤道路上。

丁盛外号“大胆将军”,在敌人的主力之侧穿插,急行一百六十里,成为唯一一个到达敌人后方的部队。

135师意外成了一支打到敌军后方的孤军,同时,也成为决定衡宝战役的关键。林彪马上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

本来,丁盛是师一级,上面有45军军长陈伯钧,12兵团司令萧劲光。而林彪一般不直接指挥师一级。但林彪给丁盛发电,表示从现在起,你们归我直接指挥。

135师无心插柳,死死卡住了白崇僖部队的退路。这里发两个林彪在此战中的电令:

“(一)凡是遇到敌人一个团或一个师兵力时,首先将敌人退路切断,围而不攻,等友军到达后再作有准备有配合的进攻。(二)凡未抓住敌人的部队则应参加包围友邻我军所抓住之敌,或继续猛追求得抓住一部敌人。”

“在追击运动战中,野司根据密息,只能规定各部行动的方向,但各兵团、各军必须以机断专行的精神,加强对各师的具体指挥,不可一切等我们的指示,以免失掉机会。”

白崇僖这位白狐终于被军鹰死死咬住。

衡宝一战,四野围歼白崇禧近五万人,尤其是消灭了白崇禧精锐主力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的大部。白崇僖自此一战,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

纵观数战,白崇僖不愧为国民党一员名将。但在脑洞老师看来,他比起林彪,还是略逊一筹。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