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在研究在中共党内的军事人物时,都喜欢拿出来两个人进行比较:刘伯承和林彪。关于这两位的高下之争,大家的讨论很激烈,支持哪一方的都不少。
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先大概看一下两个人的经历。
林彪,战绩不菲,身经百战,有“常胜将军”之称。抗日战争时,他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名声大噪;解放战争,主掌东北战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有一半都是由他指挥,战功赫赫;血战四平街,堪称一绝。和他同校的陈诚、杜聿明,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林彪都是一个奇才。
刘伯承,有勇有谋,用兵出神入化。红军长征时,强渡乌江,巧取遵义。飞渡大渡河,为红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抗日战争,他率领一二九师,奇招不断,屡战屡胜;解放战争,邯郸、陇海、定陶之战让敌人闻风丧胆,千里挺进大别山深入敌人腹地,淮海大决战他用兵入神,展开阵地战、伏击战、攻坚战。连蒋介石都不得不承认:“论战术,刘伯承数军界一绝。”
两个人都是军事奇才,如果硬要分出个高下,也不是不可。接着往下看。
针对这个话题,日本的一位军史专家说了一番话:林彪的胜利,常常有优厚的外部条件;而刘伯承一生打的全是苦战、险战。就战争的难度而言,刘伯承更难。
这番话道出了真相。既然战绩相似,那就比一下环境和难度。
一,军队的装备。林彪的部队,苏联人和日本人都给他留下不少先进的装备,他的军队明显优于其他野战军;刘伯承,外是国民党重兵,内无粮草弹药补给,无后援补给,无友军增援。
二,地理位置。林彪军地处东北,有现成的地盘,有东北抗日联军的支持,还有北满作为后方;刘伯承这边,北方士兵不惯于南方山地,军队质量明显劣于敌军。
三,敌军的支援。林彪所在的东北偏于北关,蒋介石的兵力的补充和装备的支援都比较困难。刘伯承正好相反。
很明显,刘伯承的战斗难度更大。在全方面劣势的情况下,刘伯承不乱方寸,挥兵如指,改变了战场的格局。
美国人杰米·卡洛奇认为:“二十世纪全世界出现了六个伟大的军事家,中国的刘伯承是其中最神奇的一个。”
因此,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刘伯承比林彪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无论是从军事史上的地位看,还是从战术史上的价值看,刘伯承都胜过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