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一代诗人,诗词作品甚多,但他写过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却只有一首。这首悼亡诗直接标明了“吊罗荣桓同志”。
诗的原文如下: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诗词除了在文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还有一个意义体现在诗史方面,这首悼亡诗所体现的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同毛泽东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大家知道,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之一,他的经历和毛主席是密切相关的,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再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一直都把罗荣桓当成战友和同乡。
在古田会议上,毛主席曾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所以在古田会议后罗荣桓直接做了红四军的军委委员,此后,他英勇奋斗,为了革命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
罗荣桓也是毛主席最早认识的元帅和唯一共事一生的人,他看似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实际上他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很早的时候他就和林彪配合,林彪的功劳,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于罗荣桓。
1963年12月16日晚上,罗荣桓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开会,毛主席带头起立默哀,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亲自去医院向罗荣桓遗体告别。
在共和国历史上,毛主席参加遗体告别的或是追悼大会的,只有三位,第一位是任弼时,第二位就是罗荣桓,第三位是陈毅。
毛主席参加遗体告别回来之后,心潮澎湃,非常难过,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当时他的护士长吴旭君描述:“毛主席反复躺在床上,不断地吟哦诗句,最后念了出来‘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马上拿起笔写了一首诗,最后加了个题目《吊罗荣桓同志》。”
这首《吊罗荣桓同志》是目前可见的毛主席唯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亡诗,也是毛主席唯一一首悼念战友的诗。这首诗在写完后并没有立即公开,而是1978年才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被人们传颂一时。
当时这首诗没有发表的原因是毛主席不同意,他说:“这只是我个人对罗荣桓同志寄托的战友的哀思,不要当做以往的作品来看,而且,我一向不主张个人感情萦怀,拿出去不好。”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首诗为罗荣桓同志革命的一生作了定评,给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伟大战士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