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秘皇后梁猛女:史上唯一真正精通采阴术的皇后

在谈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介一下什么是“采阴术”,古代的采阴术背后有何玄机。

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其实是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指男女通过房事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属于古代道家房中术”的概念,有练太极之人也曾尝试过。道家的采阴补阳,本义是指男性 “数易女而莫数泻之”。由于女性有潮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配合以达到采阴补阳之目的。

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但彭祖曰:“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将天地交会与男女交合类比,再引出多交利于健康之说,这种类比、联想之法,为先民所常用,而且在先民眼中看来也很雄辩。不过其说倒也能够与现代科学的某些结论吻合。

《医心方》卷二十八亦云:“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在这类故事中,男子都成为交合中的奉献者,女子则获得“补益”而年华永驻。史书举出了最早通采阴术的美貌女子则是夏姬,笔者撰文多有描述。

实际上,在“采阴补阳”与“采阳补阴”两种理论同时的利诱与威胁之下,男女床笫之事成为一种危险的游戏,一种两性之间的战争。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房中术著作非常喜欢使用战争术语,将“御女”视为“御敌”,有时干脆就将女方称为“敌人”,将女方达到满足称为“投降”或“宾服”。最突出的是明代《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不过,在古代耽于享乐的帝王来说,他们居然认为采阴术本是有益无害之事,即使相信了这派主张,遵而行之,对君主后妃双方也无损害;况且它又男女平等,使男女还能展开双双成仙的美丽幻想。汉桓帝即是此类观念的杰出代表。

这里,我们有待引出本文的女主人公——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梁猛女(此女一生有三姓,名字确实叫猛女)。

自从汉桓帝延熹二年七月,皇后梁女莹病死后,重新选立皇后之事便提到日程上来了。只是这时桓帝和宦官们正在全力翦灭梁氏的势力,因此事情才拖到了一个月以后。新选中的皇后是平素最受桓帝宠幸的采女梁猛女。

梁猛女原来是汉安帝时垂帘听政的邓太后的侄孙女,她的父亲邓香是邓太后堂兄的儿子。可是她的母亲嫁给邓香生下猛女后,又改嫁到梁纪家。梁纪是大将军梁冀妻子孙寿之舅,与梁冀并非一家,却有着亲戚关系。由于猛女自幼随着母亲一起生活,因此也就被带到梁纪家中,并且随了继父的姓。

猛女一天天长大起来,出落得美貌不凡。梁冀的妻子见猛女长得如此美貌,就让她父母将她送到桓帝宫中。这时候梁冀的妹妹皇太后梁妠已死,另一个妹妹皇后梁女莹虽然还在,可是与桓帝感情不合。送猛女入宫,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出于防止桓帝宠幸外姓,但是他们却忘记了猛女其实也是个外姓之人。

猛女入宫后,果然得到了桓帝的宠爱,因此得到好处的则是猛女的亲兄邓演,被封为南顿侯。几年后,皇后梁女莹病死,梁冀伏诛,猛女被立为皇后。桓帝对梁氏特别厌恶,不愿意让皇后再姓梁,就特地给她改姓了薄,从此宫中有了一位薄皇后,其实还是当年的邓猛女,后来的梁猛女。

到了延熹四年(一六一年),大臣中间突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皇后本是郎中邓香的女儿,不应当改易他姓。奏报到桓帝那里,他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又为皇后复姓邓氏,薄皇后又成了邓皇后。

刘志是个宫廷生活十分荒淫的皇帝,他把大权交给宦官,自己终日在后宫同妃嫔们厮混在一起。桓帝内幸之多也是令人吃惊的。当时宫中妃嫔采女多达五六千人,争宠互讦,经常发生矛盾。受宠的贵人郭氏就与皇后邓猛女不合,她们互相攻讦陷害,互不相让。邓猛女由于精通采阴术,自从做了皇后,恃尊独宠。桓帝对她宠幸日隆。史学家指出,她是中国古代史上真正精通房中术的皇后。

但延熹八年,由于宫廷政治斗争日烈,喜新厌旧的汉桓帝最终将她废黜。送到暴室,忧病而死。

邓猛女被废而死,桓帝再立窦妙为皇后。但他真正宠幸的却是采女田圣等人。永康元年(一六七年)桓帝临死前将田圣等九名最受宠幸的采女都立为贵人。他死后窦皇后成为太后,她积怒于田圣,桓帝棺椁未葬,就将田圣杀死,又要尽杀几名贵人,为宦官谏止。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