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邓宝珊将军,他是北平和平解放的“钥匙” ,曾经驰骋西北

在我军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军,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邓宝珊将军的事迹,他是北平和平解放的“钥匙” ,曾经驰骋西北。

邓宝珊将军出生于1894年11月10日,当时正是清政府快要灭亡的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人们可以说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童年时期,因为父亲的努力让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因此,邓宝珊在私塾读过几年书。

然而,邓宝珊到了十三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在父母去世后,家庭的光景一天不如一天,邓宝珊是在哥哥嫂嫂的抚养下长大,抚养长大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不用说读书了,因此邓宝珊只好辍学去兰州谋生,不至于饿死。

1909年的夏天,因为无法吃饱,邓宝珊看到招募新兵,因此,去报名参加了,但是参兵需要满16岁,而邓宝珊并不满16岁,于是谎报了年龄,由于邓宝珊长得比较强壮,最终骗过了招兵的人,如愿的参了军。

由于邓宝珊参军时,正是国家动荡的时期,因此邓宝珊在参军后,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中。

1937年邓宝珊临危受命,先后被任命为第21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镇守榆林11年之久。10月17日,他率部进驻榆林;后因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榆林城,邓宝珊为防空隐蔽,于1939年4月将司令部从城内八狮上巷迁到城外金刚寺旁,挖土窑三孔,取名“桃林山庄”。

初到榆林,面对复杂混乱局面,邓宝珊想方设法改善榆林同周边各路军队的关系,团结袍泽,稳定军心,目的是将其全部都凝聚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特别是为了妥善安置驻扎在该地的各路武装,他主动拜会其主要将领,与他们积极协商、划分防区,形成'千里河防'的联合抗日格局,有效阻止了日寇的南侵和西犯,为保障西北大片国土的安全和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驻榆期间,邓宝珊曾三次到访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面并商谈与陕甘宁边区合作抗战问题,历史上非常著名。

特别是1943年6月,邓宝珊奉国民党中央电召去重庆,重庆方面电示他绕道宁夏赴渝。邓宝珊接电后,说:“不指定路线还罢,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这条路线”。此时毛主席指示边区一定要大张旗鼓的欢迎这位老朋友的到来,因为这是邓宝珊第二次到访延安,榆林和延安关系联络的中转站在绥德,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接到了负责中途迎接的命令。

6月10日,邓宝珊与《大公报》记者杨令德、晋陕绥边区副参谋长于浚都等一行十余人途经绥德时,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抗大总校校长徐向前、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等策马远迎,无定河两岸八路军列队、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对邓宝珊将军备极礼遇,习仲勋主持并召开了欢迎大会,徐向前和邓宝珊分别作了讲话。

当晚,习仲勋安排邓宝珊在开明绅士刘绍庭家下榻,两人倾心彻夜长谈,由此开启了他们往后数十年的友谊之门。此后,习仲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主动与邓宝珊斡旋沟通,竭力影响邓宝珊接受党的政策主张,促使邓宝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支持。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隆重的入城式。上午10时,4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庄严的入城式开始了。行驶在队伍最前头的是载有巨幅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画像的指挥车,后面紧跟着整齐的军乐队、装甲部队、炮兵队、步兵队、骑兵方队。古都北平城沉浸在狂欢中,到处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彩旗翻飞,饱受苦难的人们载歌载舞,以各种形式欢庆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让这座文化古都免于战火涂炭,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为新中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邓宝珊功莫大焉。邓宝珊在促成北平和平解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北平《新民报》发表文章《北平和谈的一把钥匙——邓宝珊将军》,上海《大公报》通讯也称“只有邓宝珊这把钥匙能够打开傅作义的锁”。

1948年底的北平,大战在即,古都危在旦夕。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100万人,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的分割包围。为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文物古迹遭受损失,中共中央积极争取和平解决北平问题,采取了“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布下天罗地网,使国民党军队完全陷入人民解放军的大包围圈中。面对时局,傅作义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早在1948年11月上旬,由长女、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通过中共地下人员王汉斌给中共中央、毛泽东发了密电,提出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试探。12月15日,傅作义派出了《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为代表出城谈判。

为打破傅作义的幻想,中共采取了“以战促和”的方式,很快傅作义控制的地区已经从整个华北收缩到京津塘三个孤立的城市,他赖以起家的部队被歼灭。12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将傅作义与蒋介石等一同列为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傅作义本来担心和平解放后得不到中共谅解,现在把他列为战犯,精神上刺激就更大了,思想上也想不通,情绪非常低落。

正在傅作义一筹莫展,徘徊、焦急、苦恼之时,12月底马占山登门访晤,开门见山的说:“东北已经完了,平津已经深陷重围,你究竟打算怎么办?我看你把宝珊找来,让他为你出主意吧。”傅作义、邓宝珊、马占山是“桃园结义”的拜把兄弟,邓宝珊向来以“善于调停、折冲樽俎”闻名,且政治眼光独到过人,处事沉稳、能言善辩、灵活性强,且时任华北“剿总”副司令,深受傅作义信任。同时,邓宝珊还和中共交谊深厚,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榆林地区抗击日军西侵、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同志曾写信给他,说“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傅作义左思右想,最终采纳了马占山的建议,马上派专机把邓宝珊接来北平,作为真正能够代表他进行谈判的人选。

针对傅作义的担心和顾虑,邓宝珊经过多方了解和深入分析后认为:北平的民心、军心渴望和平,厌恶战争,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同时,傅的部队控制了北平的制高点——景山,很多要害部位和城门也是傅的部队把守,北平基本由傅的部队控制,估计蒋系部队和特务不敢捣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邓宝珊表示:“只要你下决心和平解决,其他一切具体问题,包括你个人前途问题,都由我去谈判解决。”

邓宝珊一番肺腑之言扫清了傅作义的思想顾虑,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傅作义和邓宝珊经过反复商议,进一步明确了所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傅作义部下和北平其他国民党部队的情况,设想了和平解放北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变的应变措施。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电命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明确说希望傅派一有地位能负责之代表偕同崔载之及张东荪一道秘密出城谈判。傅作义派华北“剿总”少将处长周北峰偕同张东荪进行第二次和谈。这次和谈后,傅作义看完了会议纪要,只是唉声叹气,摇摇头说:“谈的问题还不够具体,没有明确表态。”

纪要规定,1月14日前为答复的最后时限。11日,傅作义电告林彪,将派邓宝珊作代表再次出城谈判。毛泽东主席听说后指示:“傅之灵魂是邓宝珊,可向他表示,毛主席知道他出来谈判,表示高兴,并致欢迎之意。”

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作为全权代表与周北峰出城,经清河镇到达五里桥,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谈判。为加快和谈,14日解放军发起了对天津的总攻,仅仅用了20多个小时就顺利解放了天津,活捉傅作义的亲信陈长捷,这大大打击了傅作义在谈判中的信心和资本。

由于邓宝珊了解中共的政策,并真正知道傅作义的想法,所以谈判进展比较顺利,很快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初步协议》,电达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等领导后,毛泽东主席表示:“经邓先生达成的协议是可行的,我们对邓先生完全信赖。”

1月16日,双方在初步协议上签字。此后,双方又经过多次磋商,达成了正式协议。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双方协议:开出城外的傅作义所部全军在大约1个月后开始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双方又协议在过渡期间,北平市内的各级行政机关、企业机关、银行、仓库、邮电机关、报社、学校、文化机关等,一律暂维现状,不得损坏,听候处理。22日开始,国民党军队开始撤出北平,31日撤退完毕。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接管防务,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邓宝珊在和谈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1月16日,毛泽东见傅作义还有所保留,为了敦促和谈进度,起草了《最后通牒》。这是一封讨伐傅作义的书信,措辞严厉且尖锐,历数傅作义3年内的罪行等,表示还要追讨其内战责任。但在通牒到达前,谈判已成功了。邓宝珊看完信后,担心傅作义受不了,会贸然行事来个“玉石俱焚”,搞不好和谈会前功尽弃,他对中共代表说:“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我决定回去后,暂时不把信交给傅作义将军。”这个建议得到了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的同意和支持。这封主席的信,就这样被“扣留”下来。不出所料,傅作义后来看到这份“通牒”大发雷霆,心情之坏比当初看到“战犯名单”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协议已签,已成定局,只能作罢。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保护了闻名于世的文化古城、文物古迹,还保护了两百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为未解放地区树起了和平解放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等地的范例,大大促进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1949年2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亲切接见了傅作义、邓宝珊,热烈欢迎他们站到人民一边的正义行动,充分肯定了他们保护千年古都的珍贵文物、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为人民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3月,中共中央迁到北平。3月25日下午毛泽东同志在西苑机场检阅人民解放军,特邀傅作义、邓宝珊参加检阅。4月1日,傅作义向全国发表通电,表示拥护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

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任命国民党起义将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邓宝珊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任命书下发后,毛主席专门约邓宝珊去谈话,毛主席说:“蒋介石不信任你,始终不让你当甘肃省主席。我们让你回甘肃工作,献身桑梓,相信你一定会做好工作。”

“我曾是反动阶级的一员,再不准备参与军队和政务,想和傅先生(指傅作义)一起在河套地区办农场、搞水利,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考虑到自己曾是国民党的将领,邓宝珊对任命有意推辞。

毛主席听后说:“八年抗战,先生保护边区,功劳很大;解放战争,你又积极促成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更是立下奇功。你是甘肃人,对甘肃省情很了解,在甘肃的人脉关系很广,威望很高,所以治理甘肃非你莫属,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回去治理好甘肃。”

同时,毛主席考虑到在延安时期邓宝珊和彭德怀有过两次榆林之战的疙瘩(指1947年解放战争中发生的西北野战军出于战略需要进攻榆林的攻城打援战役。1956年,邓宝珊去北京参加人代会,毛主席邀请他和梅兰芳到自己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吃饭。席间,邓宝珊问到了两次榆林战役的问题,他说:“延安和榆林之间关系很融洽,怎么突然又攻打榆林?”毛主席回答说:“‘围榆打援’打的是胡宗南、马鸿逵嘛。”还开玩笑说:“打是亲,骂是爱,为了请你起义嘛。”听完毛主席这一解释,邓宝珊心中释然),就特别关照他说:“西北的工作由彭德怀(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龙(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习仲勋(时任西北军区政治委员)负责,你以后跟他们在工作上会经常打交道,他们都是很好的同志,容易相处。你去之前,是不是先给他们发个电报,有个联系更好一些。如果你觉得可以,把电稿拟好后送给我,我替你发,你看怎样?”

邓宝珊对毛主席的关怀非常感激,他当即表态:“我没有想到的,主席都为我想到了,我一定照办。”

最后,毛主席叮嘱邓宝珊说:“民族问题和农业问题是困扰甘肃的两大难题,你的担子很重啊!”

第二天,邓宝珊就给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发去了电报。过了两天,毛主席转来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的复电,对邓宝珊到甘肃任职表示祝贺和欢迎,辞意恳切,邓宝珊很受感动,原来的一些担心也就释然了。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

回到甘肃后,邓宝珊立即着手研究如何解决毛主席提出的困扰甘肃的民族和农业两大难题。要解决民族问题,就得培养一批民族干部,在有关方面前期筹备工作的基础上,邓宝珊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在兰州创办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提案。1950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2003年4月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1951年2月20日,毛主席再次签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任命邓宝珊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

在文革期间,邓宝珊没有幸免于难。在那动荡的十年里,邓宝珊遭到了四人帮的打击和虐待。他本人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导致心脏病复发而不幸离世。周恩来得知他的事情后尽管极力的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可也为时已晚。这个为国家,为民族,为革命奉献了一生的老将军就这样走了。

但是作为著名爱国将领的邓宝珊的死是有很大的争议的,有些人认为他是忍受不了四人帮的虐待和摧残而自杀。他的儿子说邓宝珊的死时因为心脏病突然,而不幸去世。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位受人爱戴的老将军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大景区。纪念馆为一进二院式仿古建筑风格,在树木葱茏的南山怀抱中,显得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纪念馆建设总面积20亩,主要建筑有游廊、纪念亭、山门及厢房、照壁、四合院、游客中心等。在邓宝珊将军事迹馆内陈列的图表、文献、实物等,展现了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忠实朋友邓宝珊将军一生热爱祖国、探求真理、渴望和平、追求光明、勤政为民、关注民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光辉事迹。

邓宝珊的子女

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夫人崔锦琴女士与其三个子女在日军对兰州的轰炸中遇难。

邓宝珊的原配夫人去世后,他续娶夫人崔锦琴,育有二子邓允文、邓允武,二女邓倩子、邓团子。崔锦琴在1941年日军飞机轰炸兰州时与二子一女罹难,只有生于1926年邓团子因和外祖母同住北京而幸免。团子成了崔夫人所生子女中惟一活下来的骨肉,受到邓将军特别的怜爱和呵护。团子就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养成了坚强、忍耐又很清高的性格。

怎么评价邓宝珊

1944年12月22日,毛泽东在给邓的信中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冯玉祥评价其“智勇兼备,忠诚热毅,在朋友中首屈一指”。

1984年11月,在民革中央纪念邓宝珊诞辰九十周年时,王震同志说,邓宝珊是“中华民族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