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刘仁轨:虽是一介布衣,却指挥了著名战役,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位人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官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唐朝名将刘仁轨,虽是一介布衣,却指挥了著名战役,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位人物呢?

刘仁轨生于隋末乱世,出身贫寒的他长大后参军了。因为识字,所以刚开始干文书的工作,后来担任陈仓县县尉。在他担任县尉期间,有一天,他的好友袁天罡来到此地。

袁天罡是历史上有名的预言大师、算命大师。二人把酒言欢之际,刘仁轨问袁天罡自己啥时候能升官?

袁天罡笑了笑说说:“你乃大富大贵之人,官至宰相,能活到将近九十岁。”

刘仁轨追问,何时呢?袁天罡说:“天机不可泄露!”

没想到,很快刘仁轨的命运就转变了。他因为看不惯皇室亲戚为虎作伥、仗势欺人,乱棍将其打死。打死了皇亲国戚可是大罪,此事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于是唐太宗亲自过问。

唐太宗发现刘仁轨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很欣赏他。刘仁轨不仅没死,反而大力提拔。唐高宗时期,刘仁轨继续得到倚重。

这时的刘仁轨算是走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顶峰,但是马上就下滑了。把他从顶峰拉下来的人叫李义府,他是个传奇人物。

李义府祖籍河北,生于四川,出身贫苦。幸好老天眷顾,使他拥有超高的智力商数,在苦读数年后,21岁的他幸运地被正在四川视察工作的李大亮发现,后来又被李大亮推荐到中央,李义府是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又能察言观色,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李世民的欢心。

李义府最开始时还抱着高尚的政治情操为李世民服务,可是李世民去世后,权臣长孙无忌对他厌恶到骨髓里。所有人包括李义府自己都明白,想要在中央政府立足,已是幻梦。不过,李义府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冷静地观察当时的宫廷形势,发现了起死回生的秘密。

这秘密是这样的:当时正是李治废掉他的原配,准备立武媚娘为皇后时,但所有大臣都反对。李治陷于孤立,李义府发现,如果自己脱离群臣,而特立独行地站在李治这一面,可能会有奇迹发生。当他把请求立武媚娘为皇后的奏折递上去后,奇迹真的发生了。李治把他当成了自己人,武媚娘更不在话下,马上认定李义府是她终生的好奴才。后来发生的事就是,李治强行上马,坚决立武媚娘为皇后,众臣虽然极力反对,但木已成舟,忠臣只好认栽。李义府出奇制胜,不但化险为夷,反而获得丰厚的回报:获得了一个宰相的名额,从此成为武媚娘的得力干将。

也许正是这次政治场上的死里逃生,让李义府性情大变。他的脸上永远保持着从前的微笑,但良知全泯。他的同僚们最后总结说,他如果对你笑得灿烂如花,你就要小心了。这种人笑里藏着血淋淋的刀,李义府每次都会用笑告诉别人,我的笑是一把刀。

于是得罪了李义府的刘仁轨被贬到青州担任刺史。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岌岌可危。唐高宗发兵灭高句丽。刘仁轨负责监督海运,保障后勤。怀恨在心的李义府一看,又有机会弄死刘仁轨。

当时的天气不适宜出海,但李义府却一再催促,坚决要刘仁轨他们冒死出海,果不其然,船队出海后遭遇大风,辎重船翻,损失惨重。作为负责人的刘仁轨自然要负全责,小人李义府趁机火上浇油,结果刘仁轨被判以斩刑。

就在刘仁轨即将被杀之际,唐高宗“突然醒悟”,唐高宗认为“海风暴起,非人力所及。”这也不能怪刘仁轨,罪不至死,于是将其免职,然后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投入军中,被外派到朝鲜半岛。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唐高宗为支援朝半岛上的盟国新罗、建立在半岛上进攻敌国高句丽的据点,于是派大将苏定方、刘伯英率水陆大军13万渡海作战,与新罗的军队一起进攻百济,结果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攻陷其国都泗沘,俘获国王扶余义慈。

唐朝消灭百济后,苏定方率军回国,留下大将刘仁愿留守泗沘,并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都督府。唐高宗本来委派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结果后者在渡海时病故,只好起用刘仁轨来代替王文度统领军队。不久,百济残众在大将鬼室福信的带领下,占据周留城开战复国运动,在迎请王子扶余丰回国的同时,遣使向倭国乞求援兵。

作为百济的庇护国,倭国自然不能坐视它的灭亡,于是在显庆六年(661年),天智天皇不仅派人将扶余丰护送回国,又派出大军挺进朝半岛,意图与唐朝一决高低。倭军与百济残军实现联合后,对留守唐军展开猛烈的攻势,一度将刘仁愿围困在泗沘城,亏得刘仁轨及时救援才脱困。

龙朔三年(663年),倭国派军2.7万人入援,除部分兵力进攻新罗外,主力则向周留城挺进。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刘仁轨经与刘仁愿商议后,决定利用扶余丰离开周留、迎接倭军之机,兵分两路直捣其老巢。其中,刘仁愿从陆路进攻周留,刘仁轨则率水军从熊津进入白江口,溯江而上夹击周留。

同年八月底,刘仁轨所部与倭国水军相会于白江口,当时倭国与百济的水军共有战船800余艘、士兵4.7万人,而唐与新罗水军却只有战船170余艘、士兵1.7万,场面处于下风。刘仁轨自知本方势弱,于是佯装退却,然后将敌军引诱至提前设好的水阵中,利用船高舰厚的优势,自上而下向敌军战船发射火箭。

倭军虽然船多人众,但由于多是舢板小舰,船小而薄弱不利于攻坚,而唐军皆是艨艟巨舰,舰大而坚利于防守,如今占据高位向下射出火箭,那么倭军便只有挨打的份儿。果然没多久,倭军船只纷纷中招,被撞击沉没、焚毁者极多,士兵死伤不可计数,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此役,唐军四战四捷,大获全胜。

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

战后,只有极少数倭军残余突围而出,而扶余丰也逃奔高句丽,百济复国运动就此失败。白江口海战的惨败让倭国极为恐惧,随即将留在半岛的残军撤回,此后900余年间再未敢跟中国交手。不仅如此,倭国因担忧唐朝会乘胜来袭,又斥巨资构筑起四道防线,并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不久,日本开始大规模学习唐朝的进程,来往频繁的“遣唐使”船便是明证。

白江口海战令刘仁轨声震海内,深得朝廷嘉许,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由刺史升为宰相,升迁之快堪比火箭般的速度。此后20余年间,刘仁轨又参与过击灭高句丽、东征新罗、抵御吐蕃等战事,回京后又长期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薨逝,享年85岁,结束自己极为传奇的一生。

刘仁轨真的是从底层一步步拼搏上来的人物。他从不急于求成,知道做什么事会得什么果,命里没有的事也从不强求,尤其是他为官多年还廉洁清正的为人,毕竟官场的浑水深得很,也没能荼毒到刘仁轨的本性,不畏强权也不惧奸臣的谋害,一心秉承着行得正站得直的哪怕遭逢变故也懂得在逆境中求生。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