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李秀成: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 最后受封忠王 被俘后仍被呼千岁 曾国藩何要迫不及待地杀掉李秀成?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且抗击英法侵略者,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在太平天国众多领袖中,忠王李秀成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他从基层普通士兵一直做到了太平天国的“总司令”,事迹几乎贯穿整个太平天国的始终。李秀成出生在1823年,广西梧州府藤县宁凤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人。在参加太平天国之前叫李以文,后改名李寿成,参加太平军后因为功绩卓著,洪秀全赐名李秀成。1851年9月下旬, 太平军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部率军队从李秀成家乡经过,在广西的大林里待了五天,李秀成和母亲、弟弟还有许多族人, 都跟着参加了太平军。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李秀成此时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府中理事,相当于中低级的军事干部。1853年11月,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了安徽,1854年1月被派回到了胡以晃手下,升任殿右二十指挥,后来又升为殿右二十二检点,成为了一个中上层的军官。天京事变过后,石达开回天京主政,李秀成于1857年通过捻军首领李昭寿收编了捻军盟主张乐行的百万军队,被封为合天侯,开始崭露头角。

1857年6月,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天京外围的重镇句容、溧水陷落,镇江、瓜州也先后陷落,天京城被清军围困,内部则面临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洪秀全调在天京附近的李秀成增援,李秀成击破清军,战功卓著,就与蒙得恩、陈玉成一道成为了太平天国中期的主要军事将领。

1857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二人联合攻克江北大营,一改天京事变以来的军事颓势,洪秀全封赏众,李秀成以合天翼的最高爵位出任太平天国后军主将,并获洪秀全赐名,李寿成从此改名为李秀成。除了东王杨秀清之外,在整个太平天国里面,能够用名与洪秀全相同的秀字者,也只有李秀成一人。

后来,李秀成与洪秀全产生矛盾,洪秀全对他十分猜忌,曾经扣留李秀成的老母妻儿为人质。后来,洪秀全为了安抚人心,亲笔写下了“万古忠义”四个字做成匾牌送给李秀成,并封他为忠王。

1860年5月,陈李联军20万以绝对优势击溃江南大营,一举攻克苏、松、太、常、杭、嘉、湖江南的“六府一州”,大部分地区都成了李秀成的地盘。不幸的是,1861年9月安庆失陷,太平天国失掉半壁江山,陈玉成1862年5月15日在河南延津被处死,李秀成成为陈玉成之后太平天国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拥有苏南和浙江大片地盘。

面对实力日益壮大的李秀成,洪秀全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手段,把李秀成的部下大肆封王。经过洪秀全的一番折腾,李秀成手下的将领贪恋分地,不再一心一意地听从李秀成的调遣,引起了李秀成的强烈不满。安庆失陷后天京被围,李秀成召集15万人的兵马,和曾国荃的湘军鏖战44天,史称“雨花台战役”。战役的结果是湘军减员三分之一, 曾国荃本人也受了伤,由于正赶上江南瘟疫,双方最后陷入了僵持状态,十多万太平军没有打赢三万湘军。

李秀成此战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湘军兵力精锐,号令统一,指挥严密,而太平军方面有十三个王,分属于不同的政治体系,人心不齐;二是湘军控制了南京城的水路,能及时地补充人员、武器弹药和粮食,而太平军只能靠人拉车运粮食,补给很困难。太平军的枪弹武器虽然数量比湘军多,但湘军的质量好,规格整齐。太平军的武器主要来源是走私,五花八门,质量粗略。

1864年6月2日凌晨四更,因为长期食用野草、蜈蚣,病入膏肓的洪秀全拒绝服药,因病逝世。1864年7月19日,清军用地雷炸开了南京太平门的龙脖子城墙,天京很快陷落。为了救洪秀全唯一的骨血,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洪天贵福。李秀成因为骑着劣马,加上受伤,而且从南京跑出来的时候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马很快就跑不动了,在山上迷了路。

李秀成把金银财宝挂在树枝上,因身上伤口流血,加之天热,就脱下外衣晾晒。有一些老百姓上山发现了他, 一看长头发,穿着王服,是长毛的大头目。老百姓说,你把财宝都交出来,我不抓你,你剃了头,去逃生吧,李秀成不肯逃生。另一个村子的村民陶大来也到了方山, 他一看财宝都归前一波村民占了,见财起意,发生了争执。两边商量后,李秀成被陶大来等村民送到湘军将领萧孚泗的军营当中。

李秀成被俘后,起初大家并不知道他是忠王李秀成。不过后来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湘军军营里有一大批被抓的太平军将领,他们认识李秀成,但并不知道李秀成并未暴露身份。他们看到李秀成后,竟然齐刷刷地都给李秀成跪下,三呼忠王千岁千千岁。湘军大吃一惊,方才知道被抓的人竟然是他们恨之入骨的宿敌李秀成。

李秀成被俘之后,顶着南京七八月间火炉般的高温酷暑,不顾浑身的伤痛总结天国得失,7月30日到8月7日, 以惊人的速度写下了据说五六万字但只保留下来36100字的长篇供词。8月7日,李秀成得知曾国藩要处死他,神色自若地写下了十句叙尽忠之意的绝命词,从容赴死,年仅41岁。

为什么曾国藩要迫不及待地杀掉李秀成呢?此事还得从湘军攻破南京城的那天开始说起。

7月19日,湘军在攻破南京城后,就干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纵兵劫掠。原本富庶的南京城很快就被数万名湘军将士洗劫一空。光是打劫也就算了,可是湘军士兵在劫掠之后,为了掩盖罪证,竟然还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这就不仅仅是军纪败坏的问题了,而是严重违反了国法。

后世有许多人认为,曾国藩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杀掉李秀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湘军隐瞒罪行。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却经不起推敲。湘军在南京城如此大规模地纵兵劫掠,杀人放火,如果清朝统治者对这些情况都一无所知的话,那这个统治阶层也就太无能了。事实上,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都是人精,他们对大权在握的汉臣从来没有放下戒备,所以湘军在南京城的一举一动,北京那边早就是一清二楚了。

不过即便如此,无论是对曾国藩来说,还是对北京的朝廷来说,李秀成都必须在南京就地解决掉。因为如果把李秀成押送至北京,到时候在午门前面搞个万人公审大会,李秀成当众把湘军在南京的所作所为全部给抖出来,这就让朝廷很难办了。湘军将士严重违反国法,屠杀和劫掠南京城无辜百姓,按律当斩。可当时湘军是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朝廷自然会投鼠忌器,不可能完全按律法来处理。但是如果不去处理此事,朝廷势必颜面扫地,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连皇帝都不敢动湘军。

所以,李秀成这个烫手山芋由曾国藩直接在南京处理掉,自然是最佳选择。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指李秀成在被俘后,曾想效仿三国时期的姜维诈降,劝说曾国藩自立为帝。当时太平天国虽已灭亡,但各地残余太平军还有数十万之众。如果李秀成和曾国藩结成军事同盟,那对清廷来说确实是灭顶之灾。不过,曾国藩显然没有称帝的野心,所以他选择迅速杀掉李秀成,以此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在被清朝俘虏后,都是遭凌迟酷刑处死的,比如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而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人物,最后是被斩首,从这一点上来说,曾国藩对他还算是手下留情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