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皆下场凄惨,为何王翦却能鸟尽弓藏得善终?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将领,然而历史事件证明了功高震主的将领,大多数的结局都极为凄惨,例如韩信,那么为何战国名将王翦却能鸟尽弓藏得善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肯定与手下的谋士和武将有关系的。当时的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走向了强大。不过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的国力就更加厉害了。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一位武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此人就是王翦。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推演来看,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年少的时候王翦就常伴秦始皇身边,从此开始,王翦就为秦国建功立业。秦始皇十一年,这时候的王翦攻打赵国的阏与,仅仅用了十八天,王翦就拿下了赵国的阏与。

王翦为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世可以说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儿,王翦自小便生活于宫中侍奉着秦始皇。自小就看着宫中的是是非非特别对于军事将领方面他更是兴趣有加,所以少年之时就偷偷经常跑到军营中看兵习武,心中也默默对自己立志大的远向要当一名真正的将领。而秦始皇也是看着他成长过来对他也是疼爱有加,自然会满足于部分要求。

待王翦成长之时,秦始皇就命王翦为小将带领兵队到小地方征讨。说来王翦也是特别有趣之人,秦始皇派使数名兵对给他可他到好只选择他认为好的精兵将其带走。就这样王翦带着他从数百名士们挑选只剩一百不到的兵书士一同出兵,结果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他成功的攻败的敌军甚至获取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后来秦王最大的战役便是秦始皇亲自带兵上战而这场大战足足持续了十五年,这期间王翦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他勇于上战带兵所灭甚至为其王贲攻克而亡。后来为了能一举攻灭赵国王翦带兵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可却遇上了赵国名将李牧就这样相持了一年之久,最后王翦利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且大败赵军攻下了京城俘获了赵王。而后来的燕国也在王翦的一力之下将其战败,而秦始皇固是骄傲能有一这样的得力助手。

数年后秦王召集朝廷大臣商讨灭楚之计,王翦则表示此次大战非六十万军队不可而大臣李信则认为二十万将军即可。秦王听其了李信的道理便大喜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便认为王翦已老无用处,而此时的王翦也并没有多说什么便称病辞官而去。而李信将带领二十万大兵前往此战结果让人大为惊叹,一直赢战的秦王既然败在了李信的二十万兵。秦王得知后很是后悔便想立即召回王翦,便亲自来到王翦家中有求于他。

而王翦也再次带兵上战,大军抵达楚国之后还不到一年这六十万兵都已经囤积在一起休养生息甚至以投石以作为娱乐,小编此时的画面感可谓是其乐融融士兵们并没有因大战而感到紧张,而这也都是王翦的功劳。此时的楚军因兵少而无可奈何正想往别国迁移,而就在此时王翦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最后取得胜利。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王翦肯定是拥有大功绩的,那么在历史上,出现了一句名言,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几乎都没有好结局。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就是例子。

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西汉建立之后,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那么王翦作为秦朝建立的功臣,为何他的结局要比韩信好多了呢?

我们都是知道,秦始王是一位多疑的帝王,常常猜忌手下的臣子,尤其是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然而,在灭楚时,王翦却统兵六十万,要知道,六十万,那可是秦国全部的精锐了。即使是一个不多疑的人,时间久了,都免不了猜疑。更何况是,生性多疑的秦始王。

但王翦对自己的处境十分的清楚,为了打消秦始王的猜疑,在出兵前,就主动向秦始王索要很多的良田和豪宅,其理由是:做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托。

出兵后,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就连王翦的老部下都认为他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贪财,太丢人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王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秦始王的猜疑,让秦始王放手,让他放心大胆的去打仗。

在灭楚后,王翦的功劳放眼当时秦国朝堂,无人能与之匹敌,因为在秦国一统六国中,单单是王翦一人就灭掉六国中的“赵、燕、魏、楚”四国。其功劳之大,足以“功高震主”,成为皇帝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危机形势,王翦并不贪恋权势,而是主动选择告老还乡,放弃那自己用命拼来的权势和地位。而正是因为王翦懂得做人有时需要“急流勇退”的道理,这才得以保全自己及子孙后代。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