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宫寒,她也说宫寒,到底什么是宫寒?大家真的了解吗?本篇文章带来一段对话录,带大家了解女性口中经常提到的“宫寒”。良师讲解一番,心中疑惑顿消。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是宫寒,可别忽视治疗。
某次余与二位弟子等人旅游度假,弟子们提出有关“宫寒”与“宫寒不孕”等问题,余作了相应解答,整理如下:
弟子甲:我们在跟师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提出“我是宫寒吗?”“我是宫寒不孕吗?”见老师对多数作了否认,请老师给我们讲讲何谓“宫寒”和“宫寒不孕”。
余答:宫寒是引起部分妇科疾病的原因之一。数十年前和旧时中国,广大劳苦民众,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偏远农村山区,妇女多有宫寒之体,可引发一些妇女疾病。有些患者受老辈认识的影响,误认为自己的疾病和不孕不育与之有关。然而临床所见宫寒者也不是很多,可能由于近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体质有了很大变化,加之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地区差异有关。
宫者,胞宫也。中医认为胞宫包括了子宫、冲任和督脉,也包括了解剖学上的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内生殖器官。“宫寒”即胞宫处于寒凉的病理状态,“宫寒不孕”是由于胞宫寒凉,影响了冲任、督脉和子宫的功能引起的不孕。宫寒不孕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云:“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和《素问·骨空论》谓:“督脉……此生病……其女子不孕。”
弟子乙:“宫寒”是如何形成的?
余答:“宫寒”有虚实之分:虚寒多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寒从内生,不能温煦心、脾、胞宫,天癸迟至,冲任不盛,发育欠佳,生化失期。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为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而生化失期。”实寒多由外因风寒湿邪,侵入冲任子宫,影响气血运行,寒凝血瘀而致宫寒诸疾发生。如《妇人大全良方》所云:“妇人月经不调者……风冷之气乘之也。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
弟子乙:胞寒之虚实如何辨别?请老师教之。
余答:胞宫受肾气主宰,心脾气血充养。其主要功能是主司月经、生殖。宫寒最主要的病证为月经后期、闭经、痛经、不孕以及反复流产。宫寒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证型。
胞宫虚寒:经色淡红,痛经喜温喜按,或伴有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下部不温,性冷带清,尿频失禁,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虚细等。
胞宫实寒:经色色黯有块,痛经较剧,拒按,热敷则暂缓解。或伴有面色青黯,畏冷肢厥,小腹冷痛,舌黯苔白,脉沉或迟等。
以上伴发证候,不必悉具,有2~3项即能判定。
弟子甲:请老师谈谈您对宫寒的治法方药经验。
余答:虚寒之证,应补益肾阳,暖宫散寒。代表方如右归丸、温经汤、温胞饮等。实寒则应以散寒温经、活血化瘀为治。代表方如少腹逐瘀汤、当归四逆汤、艾附暖宫丸等。所举之方均应辨证灵活运用。常用温阳暖宫中药有附子、肉桂、桂枝、干姜、吴茱萸、小茴香、艾叶、鹿茸、紫河车、紫石英、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花椒、蛇床子、当归等。可根据证情选用。
针灸也可用于此类病证,尤其艾灸简便有效。穴位可选气海、关元、子宫、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
同时应注意饮食,忌食寒凉冷饮,加强运动,衣着应保暖,不露腰脐,避免受寒等。
弟子乙:老师所说,使我们加深了对宫寒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了其治法方药的应用。相对而论,既有宫寒,亦应有宫热,然而宫热一般少有提及,请老师指导。
余答:提得很好。临床实际宫热远多于宫寒,其较广泛见于经、带、胎、产、杂病,病机较为复杂。如阴虚内热,肝郁化热,湿热蕴结,冲任血热之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崩漏、胎漏、胎动不安等;胞宫瘀热,痰热蕴结之闭经、盆腔炎、癥瘕等;冲任瘀阻化热,不能摄精成孕,阴虚邪热等损伤胞宫、男精之免疫性不孕不育等。若此种种,以宫热概之,则过于笼统。如上述根据病症之病因病机的提法,则较为具体明确,便于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