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里,都会突然挤进了一大拨脑梗、心梗病人,他们都是被急剧降温的天气击倒的,最夸张的是,神经内科病房近七成都是脑梗患者。
神经内科:7成是脑梗病人
从病人数据上就能看出,降温的时节底有多危险。
脑血管病!
在今年的一月份降温的10天时间里,浙江省人民医院接诊了脑血管意外病人30多名,浙江省中医院收治了20多位脑梗患者,两家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里,近七成患者与脑血管病相关,病人以老年人为主。
心血管病!
同样是在这10天里,邵逸夫医院救治了18例心梗患者;浙江省中医院抢救了3例心梗患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抢救了7例心梗病人,1月10日当天就抢救了2例。
还有一点十分值得注意,据专家们介绍,以前心梗患者多是老年人,现在则是跨越了各个年龄段,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经常能碰到。
降温时节不当心
脑血管真的会突然爆裂或堵死
降温的时候如果不当心,脑血管真的会突然爆裂或堵死。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刘芳感讲了两个她在医院里遇到的病例。
脖子吹冷风,脑血管险些爆裂
病人中有“低头一族”的冯大伯,他喜欢用手机看新闻、玩游戏、买东西,总是机不离手、乐此不疲。
降温那几天的一个下午,冯大伯在马路上迎着寒风边走边盯着手机。突然间,他像被沉重一击般,脸色骤变,行走困难,需要搀扶,大伯口齿不清地说右边手脚已麻木。
身边的人赶紧把他送到省人民医院,医生一量血压,已飚至180/105mmHg,马上做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冯大伯脑内有个血肿,原来他因血管破裂致脑出血,急诊医生马上给冯大伯降压等一系列治疗。万幸的是,由于及时控制血压,冯大伯脑血肿没有增大,治疗后症状也在逐渐好转,但还需要卧床静养,直至出血吸收为止。
降温还晨练,血栓堵死脑血管
被天气击倒的还有喜欢晨练的吕奶奶,尽管天气转冷,吕奶奶还执意一早出门锻炼。
今年元旦那天,她出门不久,突然觉得右边手脚没力气,站立不稳,很快向右边跌倒,嘴巴歪向左边,家人紧急将其送入医院。
头颅CT显示吕奶奶患上了脑梗死。因送到医院就诊在发病3小时以内,急诊医生对吕奶奶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继续住院治疗。由于早期就进行了药物溶解血栓治疗,吕奶奶部分缺血的脑组织被抢救过来,症状改善明显。
寒冷天气为什么是心脑血管最受伤
除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风的发生率高以外,一些中青年朋友因工作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加班、玩游戏等,无形中又给身体添加一些压力。有的人因此就会有一些轻度的高血压,或经常头昏、脑胀,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风。
一般人在30岁以后血管内膜就开始出现脂纹,就是脂肪在血管中的沉积,然后在抽烟、不爱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作用下,“三高”、肥胖、高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都早早地盯上年轻人,如果再不重视起来,不管不顾超过10年,一半会发生冠心病,严重的则会发生心梗。
保心脑血管不崩溃
天气一冷,脑血管意外便高发,像那些有‘三高’、颈动脉斑块、房颤以及肿瘤的人要特别注意。
第一件、颈部保暖,防止斑块脱落
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颈部的保暖最为重要!颈动脉狭窄、斑块是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
颈部受凉,颈动脉会急剧收缩,刺激到颈动脉板块,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所以,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颈部的保暖,穿高领衣服、戴围巾围脖、系好衣服扣子。也要避免颈部的突然扭转动作。有条件,可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板块的情况,如果有,可以按照医嘱用药。
第二件、睡前别喝酒暖身
秋冬天气太冷,很多人会选择在睡前喝一口,暖暖身,还能帮助睡觉。但是这样做很危险。
酒精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十分危险。如果在睡梦中发病,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想要暖身子,可以睡前泡泡脚,喝杯热牛奶。用电热毯暖暖床,睡觉的时候关上电热毯,如果担心会冷,就在被窝里放个热水袋。
第三件、保暖、保暖、保暖
重要的事要说三遍,所以,保暖非常重要!因为:
寒冷会使血管痉挛,增加血管内斑块脱落的风险;
血管收缩、痉挛的同时,血压也会随之迅速上升,血压的迅速上升,是直接诱发卒中、心梗发病的直接原因;
同时,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容易感到口渴,喝水比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
所以,出门衣服要穿暖,起床、出门、睡觉这三个时间段内,身体经历的温差是最大的,一定不要受冻。白天可以喝些姜汤,下午适当运动。
第四件、预防感冒很重要
有人会说,心脑血管疾病和感冒有什么关系?别说,还真有关系!感冒出现的咳嗽、气喘等症状,会直接影响人的肺功能,而肺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有些有心脏病的朋友还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最近挺好的,但是有天没注意着凉了,感冒了不是,心脏病也犯了。
所以,有心脏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在注意保暖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注射疫苗。
第五件、房颤要赶紧吃药,千万别马虎
另一个容易形成致命栓子的因素就是心脏的房颤。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多的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房颤。
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形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
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的朋友,更是要注意是否有房颤出现,明确这个情况一般心电图就可以。对于房颤,最佳治疗用药为华法林,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司匹林。(用药请遵医嘱)
第六件、饮食有节,适当运动
天气一冷,我们的身体就会提醒我们: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保暖,于是我们就很有食欲,想吃很多东西。
同时天气一冷起来,很多人就会放弃出门散步等锻炼的习惯。每天不能晒到太阳,体内维生素D缺乏,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两者相加,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血脂高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高了。
所以秋冬季节,饮食上还是要控制的,油腻的食物还是要少吃,觉得冷,可以多喝些清淡的热汤来提供热量。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产热,并且能防止血脂升高、血栓形成。害怕早晚太冷,可以选择上午或者下午,有条件在室内活动也很好。
第七件、洗澡的时候,要小心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洗澡的时候都要格外小心,在沐浴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人非常多。
在南方,室内没有供暖,环境冷,而水是热的,这一冷一热的刺激就会使血管扩张、收缩补稳定,造成血压的变化,发生危险。
在北方,很多人习惯去澡堂洗澡,洗澡过程中还好,室内温暖、水温也适当,危险在于出门的时候。刚洗完澡,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如果不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就出门,室外的冷空气让血管、肌肉骤然收缩,血压也会随之变化,危险也就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