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阴道黏膜萎缩变薄,上皮细胞糖原减少,不能产生足够的乳酸以维持阴道正常的酸碱度,致使阴道局部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感染,而引起阴道炎的发生。
临床主要症状为带下量增多,黄色浆液状,严重者变为脓性,有臭味。若黏膜有表浅溃疡时,带下可呈血性。常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小腹坠胀不适。若炎症严重,波及尿道,可引起尿频、尿痛等症。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菲薄、充血,黏膜下有小出血点。
据其临床表现,笔者分别以滋阴清热法和泻肝利湿法治之,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一)滋阴清热法
此法适用于肝肾阴虚阴道炎。中医学认为,带下是人体津液之一,源于脾肾,由水谷化生而来。《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生理性带下尤与肾的关系密切,肾气盛,任带脉功能正常,则带下津津常润。老年妇女天癸竭,肾气衰,加之经、孕、产、乳屡伤其血,致使肝血不足,肾阴虚亏。肝肾阴虚不能润泽空窍,阴道失于滋养,阴虚血燥生风,风盛则痒。或肾阴亏虚,相火偏盛,任带不固,导致带下过多。临床以此种类型多见,表现为带下量或多或少,或赤白相兼,阴部灼热,头昏目眩,身热汗出,五心烦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清热止带。
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肥知母9g黄柏9g生地黄20g山药15g
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9g牡丹皮12g
何首乌15g
水煎服。隔日1剂。
李某,60岁。1993年3月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外阴部干涩瘙痒灼热,时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妇科检查:阴道黏膜萎缩菲薄呈红色,触之有小出血点,少量黄色带下。西医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中医诊断为阴痒。辨证为肝肾阴虚,血虚生风化燥。投以知柏地黄汤加味(药味及剂量同上)。6剂,隔日1剂,禁食辛辣之物。半月后复诊,自述症状大减。改服知柏地黄丸,每日1次,每次9g,连服10天,以防复发。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二)泻肝利湿法
此法适用于肝经湿热型阴道炎。中医学认为,肝之经脉环阴器。若情志不畅,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邪下注,或久居阴湿之地,皆可致带下过多、阴痒。临床可见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阴部瘙痒,甚或痒痛,口苦而腻,胸闷不适,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泻肝利湿,杀虫止痒。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
龙胆草9g生栀子9g黄芩9g柴胡9g
生地黄15g车前子12g泽泻9g木通6g
当归中9g生苡仁30g甘草6g
水煎服,隔日1剂。
刘某,65岁。1992年8月4日初诊。患者近两月外阴部瘙痒,带下量增多,色黄如浆状,气味腥臭,伴心烦口苦,纳食不香,舌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涂片结果无异常发现。西医诊断:老年性阴道炎。中医诊断:阴痒。辨证为肝经郁火,湿热下注。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水煎服,隔日1剂。同时外用熏洗方:野菊花30g、白头翁30g、百部30g、蛇床子20g、苦参20g、川椒10g。水煎后先熏后洗,早晚各1次,每次熏洗时间约为15分钟。共服药6剂,外洗10剂,诸症消失。
临床时须注意,本病经用中西药物久治不愈者,应做尿糖检查。如属糖尿病引起的阴道炎、外阴瘙痒症,应首先治疗糖尿病,随着糖尿病的好转,阴道炎症亦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