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食养正气,药攻邪气

人们常说“药食同源”,“源”在哪里?中医认为,任何一种药物或食物,都具有一定的气味,也即“四气五味”。它决定着某一种药物或者某一种食物的性能与功效。药物和食物都要依据四气五味理论分析它们的性能与功效。中医历来重视药物的四气五味,饮食物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某种食物的性味,就无法做到“食有所宜”,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吃什么、怎么吃。也不懂得如何根据体质、时节进行饮食搭配,更谈不上指导食疗养生了。

食物与药物均有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等四种性质。如果寒、热、温、凉都表现不明显,就叫做气平。平,即平和之意。许多食物,尤其是谷物类食物,大多是气平的。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或药物,比较适宜长期食用。五味指药物或饮食物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等五种味道,因而具有与不同的治疗作用。还有淡、涩、滑等比较特殊的味道,但通常就用五味来概括所有的味道。

不同气味的食物可以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甜味或酸味的药食,多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如米、面等谷物,各种水果等。温热的药食,可补充身体热能;寒凉性的药食,能降温清热。比如在受寒的时候喝点热姜汤、热辣汤、白酒等这些气属温热性的饮食物,就能有效祛除体内的寒气;夏季炎热,喝些绿豆粥、冰糖银耳汤、西瓜汁等气属寒凉性的饮品,就可散去体内郁热。

如有人过多食用荔枝,导致身体燥热,面部潮红,口鼻干燥,流鼻血,这是吃荔枝过多引起了内热。如果不了解荔枝是属于味甘性温的水果,结果就会吃出病来。无论是甘温的药物还是甘温的食物,都能够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如果身体健康强壮、阳气充足的人,食用甘温的食物或药物过多,就会导致身体阳气偏盛,滋生内热,引发疾病。

《黄帝内经》中的药食气味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中药学和食疗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药食同源”理论的根本所在。中医治病,历来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食养正气”,即在身体无病的情况下,或日常养生,或身体虚弱需要补养的时候,要尽量用调整饮食的方法来扶持正气。二是“药以攻邪”,即在身体有病的时候,要用各种气味比较明显、功力比较大的药物来配伍组方,以祛除病邪。

无论是通过饮食调理还是用药物治疗,都必须首先了解饮食和药物的性味功能,才能正确运用。如果不分身体状况、疾病特点,无视体质、气候、地域等差异,盲目跟风、盲从食疗,日久势必会吃出问题,也容易因为偏食某味而引起新的疾病发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