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全身上下都很苗条,唯独对小腹赘肉很苦恼。
吃药、断食、扎针、拔罐、或者用一些化学药物,甚至直接去抽脂。办法用尽都瘦不下去,或反弹很快。
其实,在古人对健康的定义里,就有一个轻而易举的答案,那就是“坐”掉它!
先说这种腹部赘肉的成因。现代人往往长时间处于坐姿,且都喜欢把腰塌在椅子上,腰部的受力很大。
后背属阳,腹部属阴。腰部总是处于承受压力过度的状态,腹部便会自动地增加气血,以保持阴阳的平衡。如果平时没有锻炼腹部力量,那么腹部就只能靠增加一些脂肪,让阴阳达到平衡。
也就是说,要想从根源上消除小腹赘肉,必须先解决腰部的用力问题,“纠正坐姿”就能让阴阳平衡。
前几年我曾经指导过一些断食养生营,每个人的方案都不尽相同。腹部赘肉突出的这部分人,往往妇科也有些问题。
所以她们的方案,除了正确地断食、用药物或手法消除任脉上的瘀滞,还有纠正坐姿:
保持坐骨的受力,而非塌在椅子上的腰受力。往往很短的时间,小腹赘肉就会明显的减少,并且正确坐姿保持下去,还不会反弹。
所以说,”坐“掉小腹,的确简单有效。它其实源自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对健康的定义:“形肉气血必相称也”,这是古人对健康的定义。
“平人”,健康的标准
古人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引入了一个关于健康的概念,叫做:“平人”。平,意即中正平和。
《灵枢.终始篇》说:“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此中关键是,气血平和、内外相符。
具体来说,成为“平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条件一:气血充足、脏腑调和。
指在不借助药物或者任何手法的前提下,气血充足,脏腑调和,经脉畅通。
这样的人,即便受到了外邪,也不用吃药,因为身体有很大的恢复能力——自愈能力。这来源于脏腑的平和、气机运行的通畅。
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这句话大家都熟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春困秋乏”是季节应该具备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相应的季节,有上述体感,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平人。
因为春天出现困倦,其原因是身体的阳气不足,升发得不够,这也就意味着你没有达到健康标准。
包括上次课程中说到,这个季节有些人耳朵会觉得不舒服,眼睛会觉得不舒服,即使没有表现出西医的疾病,检查的指标也没有问题,只要出现类似的症状,都说明这个人的脏腑不够调和、经脉不够畅通。
所以说,“平人”的第一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大多数人达不到。
条件二:形气相符
这一点更容易被忽略。“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指气血不光要充足,还得相互符合,相互吻合。
这就好比一个电脑,多大的内存要配相应多大的硬盘,电脑才会运行的很好。如果你的内存太小,硬盘特别的大,显卡也很大,电脑就很容易死机,咱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
“纠正坐姿瘦小腹”的方法,体现了“形气相符”的规律;而下边例子吗这种“盲目增肌”的行为,则说明了强行破坏“形气相符”给人带来的伤害。
《黄帝内经》说:“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就是指,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气血相符合,这个人就很健康,但是如果不符合就容易夭折。
例如,一个人110斤,体内有70的能量点,他怎么吃也不胖。这种消瘦的状态(形),正好能与70(气)相吻合,那么此时人体内外是相符的。若是保持这种状态,即使有一些健康问题,也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但是如果他想增肌,且采取了吃鸡肉,吃牛肉,甚至吃蛋白粉、肌酐等健身药物的方式,从110斤猛增到了140斤,身上的肌肉虽然练起来了,但却没有弹性,松不下来(不是正常“形”),能量点或许已经低于70了,这属于透支元气而产生的,这时候人体内外是严重不相符合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运动员看起来身体很好,平时几乎不得什么病,却容易猝死;很多看似肌肉发达的人,健康问题却非常多,并且容易出现一些重大的疾患。
无论是减脂,还是增肌,都希望大家看清隐藏其后的健康真相,从而获得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有意识地让自己去接近“平人”状态。
脾胃是中轴,生命力的来源
那么就普通人而言,怎么样才能成为平人呢?平时养生,需要吃什么?周围朋友都在吃阿胶膏,海参,藏红花,冬虫夏草,我也该吃吗?哪些适合我?怎么判断?
我觉得,如果不通过诊脉进行判断,而告诉所有人同样的方法:怎么吃,怎么做,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
断章取义的养生误区
有人认为:春天应该吃酸的。因为酸的东西可以入肝、养肝。这其实就是一种断章取义。
《黄帝内经》上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辛补之”。从字面上理解,肝的急症,应该迅速地吃甜味的东西来缓和它,如果肝气有余(比如情绪容易急躁发脾气)就吃酸的东西来泻肝。如果肝气不足(比如情绪抑郁的人)就应该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来补肝。
这段话说明,春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点酸的。肝不足的人,天天吃酸的,就会加重他的疾病。
比如有些人一到春天就容易血压高,据我观察,他们往往不是肝气有余,而是看到一些断章取义的养生文,于是每天都吃酸的东西,比如吃杏、喝醋,于是引发了高血压。
那么,想更接近平人的状态,有没有一种基本适合所有人的养生方式呢?
是,有的。那就是维持脾胃气机升降的平衡。
基本适合所有人的养生方式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相当于人体的中轴,脾气左升,胃气右降,带动整个身体“运”起来。
脾胃为人体中轴,气血左升右降
人体气血的上升有赖于脾气的充足。脾气充足,整体的气血就可以顺利上升。人就会有劲,面色红润,手脚比较暖和,不容易出斑。如果脾气不左升,人可能就会面色灰白,浑身没有劲儿。容易拉肚子、怕冷,容易出汗等等症状,此处只是强调,关于人体气机上升、关于升发这方面,脾是个根本。
对于人体浊气的排出,则有赖于胃气的平和下降。如果胃气不降的话,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便秘、肥胖、脸上容易有痘痘、皮肤不好,容易打嗝(呃逆),反酸,很多的亚健康疾病都是和胃气不降直接相关的。
我这两周出诊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因为过年期间饮食起居无度,造成了感冒、耳朵、眼睛或腰疼等问题,这都来源于胃气不降造成的六腑不通。
脾胃作为人体的中轴,它是气血升降的核心,所以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点可以理解成现在医学讲的“自愈力”,以及“生命力”。
当脾胃气机平衡时,即使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通过气机左升右降,人体自身也能很快的修复。但是如果平衡被破坏,人体修复力也会大打折扣。此时便不得不依靠外力进行治疗。并且若是治疗方式不正确,还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气血充足,更要内外平衡。
其实何止胖瘦,像长痘,出油,色斑等,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血不足”,“阴不足”,“有热”等等,这些只是症象,其根本原因还是内外的不平衡,身体给了你一个提醒而已。
很多的亚健康或者疾病,在脾胃之气恢复了正常的升降以后,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变甚至消失。
具体怎样恢复脾胃之气呢?
怎样恢复脾胃之气
现代人有很多小烦恼,比如太胖、太瘦,比如长痘,出油,色斑等等。
用中医的角度解释为“瘀堵”、“血不足”、“阴不足”、“有热”等等,这并没有错,但这些只是征象,只是身体给你的一个提醒而已,其根本原因,是身体内外的不平衡,是脾胃气机升降的不平衡,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吃”出来的。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相当于人体的中轴,脾气左升,胃气右降,带动整个身体“运”起来。但现代人却不大“运”得起来,因为运动太少,吃得太好,导致了很多问题。正确地“饿一饿”,让脾胃之气恢复正常地升降,很多亚健康或者疾病,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
把吃出来的疾病“饿”回去,时机正好
过年期间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运动又非常少,所以脾胃之气没法在正常的活动当中恢复。此时,特别适合“饿一饿”,来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
“饿”是个技术活,盘点损害身体的错误“断食法”
近年来,“辟谷班”、“断食”、“轻断食班”、“能量守恒饮食班”等断食班很火热,但它们真的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吗?大多数参加的人可能都所有这个想法:即使对健康帮助不大,至少还能瘦一点。
结果很多人中途就受不了了,甚至有人出现心慌、腹痛、月经不调、闭经、以及胃肠道的损害……得不偿失。
下面说说两种最常见的断食法。
“辟谷”,修仙之法,不适合普通人
先说“辟谷”班。“辟”是避开的意思,就是不食谷物。
辟谷是道士修炼修仙的方法。算是“方术”,其理同“坐禅”,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更不适合普通人。
历代的医家都非常反对普通人辟谷。
《灵枢·平人绝谷》强调:“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难经》说:“水谷尽,则神去”。“故安谷者生,绝谷者死”。“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不仅经典这么说,后世有很多有名的道医也强调普通人不能辟谷。比如对后世中医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葛洪说:“粒食者,生人之所资,数日乏绝,便能致命”……
要做到真正的辟谷,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辟谷需要一定的修为,需要“斩三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事。
2、历史上,在辟谷期间需要服用的一些像黄精、白术、熟地这一系列的药物。大多数是散或者粉末类的。很多流派都把它称为“辟谷丹”。
3、辟谷很重要的法门是“服气”。“服气”并不是朝着东方、看着太阳升起来时的吸气,那只是“唤醒”。“服气”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是因为“内丹已成,丹成而不饥”。并不是暗示自己不饿就不饿,而是压根就没有饿的感觉。
4、辟谷一般都要远离纷扰。心境清明,不容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很多人在辟谷期间还要去上班,去开会,去炒股票……,你的心境怎么能清明呢?
如果以上辟谷条件都不满足,就冒冒然然的去辟谷,对于身体的损伤会比较大。
“轻断食”,适合西方人,却伤中国人脾胃阳气
“轻断食”在近年来很流行,一般以七天为期限,有两天的缓冲期,五天的主要断食期。其间不吃五谷、肉类,只喝果汁和蔬菜汁,还有的方法是只吃青菜。
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养脾胃,反而对脾胃的损伤非常大。
不良后果:
1.有些人会拉肚子,甚至会排出像果冻一样的东西。很多人以为这是在排毒。其实真相是:果冻样东西接近于西医所说的肠粘膜,是大伤了肠胃所产生的东西。或者中医所说的寒凉食物不化所形成的胶冻一样的东西,是痰饮不化的表现,并不是身体里的毒素。
2.在《重订通俗伤寒论》里说:“胃有停饮或伤冷食,每致胸痞脘痛,俗间谓之肝气痛,实则胃痛也。皆由多食瓜果冷酒冷菜而成。”这是说人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不少人会误以为是生气导致。
3.断食过程中对脾胃比较弱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因为阳气弱,脾胃的阳气也弱,接受不了寒凉的水果和蔬菜,吃完当下便会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