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大多节气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节气却有些令人费解。其实这是一个节气名称和农作物的成长有关的节气。在南方一些地区,“小满”这一名称还关系到雨水与灌溉。这个节气似乎不太受大家重视,但实际上,从养生的角度看,小满对人体来讲是重要的生长期。因为人体处于湿热渐增的外环境,适应节气的变化对我们极为重要。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认为“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所以此节气正是健脾除湿,疏通经络,清心降火,平衡阴阳的重要时期。
小满如何健脾
防湿邪入侵
小满节气过后,天气将更加炎热,降水开始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最大。有些人一到雨季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因此,小满养生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
首先分清标本。如果是湿热为表,而阴虚为本的可能性较大,治法当以清热、燥、湿为主。调节好生活的节奏,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莲子、薏米等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食物。其次,温补脾胃。脾虚湿困时,应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如及时排尿、排汗等,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特别是雨天,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泄。再有,中药泡洗。利用生姜、陈皮、薄荷等能够暖肠胃、祛湿邪的药材煮水坚持洗澡或泡脚,也能收到奇效。
小满疏通经络祛湿毒,远离上火
经络贯穿人体全身,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一旦经络不通就会造成身体各部位机能阻碍。特别是肺经、心经、脾经、肾经、膀胱经等,一旦出现於阻就会引起脾胃失和、水湿处留、心火上炎等症候,继而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咯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困乏、失眠多梦等问题。尤其是夏季,应经常疏通脾经,即可防治湿邪侵袭,又可排湿毒。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推拿按摩是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经络的主要方法。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经络走行的部位以及点按各条经络上的重要穴位。但经络疏通要求拿捏经络穴位要准确,力道要适中,因此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做全身的经络疏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炎热潮湿的夏季,保持脾经的畅通,提高脾脏的祛湿功能,才能防止湿邪侵袭,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小满心火旺,怎样清凉度夏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预示着天气将会越来越炎热,盛夏时节即将到来。夏季的天时属火,火盛则为毒。火毒有一个特征,它一定会在身体的上部表现出来。中医讲“火性炎上”。所以我们的身体要是中了火毒,首先会从头面看出来,比如眼睛发红、脸上长痘、口舌生疮、口干舌燥等等。如果对着镜子伸出舌头发现舌尖是红红的,这就是心火。心火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心烦。火在很盛时会让人的感觉很烦乱。心烦意乱导致睡不着觉,所以很多考生朋友一到天热就容易失眠。如果心火再重,还会造成小便量少,颜色发黄甚至于偏红,对健康造成危害。
中医专家指出夏天泻火宜用甘凉药材。
竹叶灯芯汤-清心泻火代茶饮
做法:灯心草3克、竹叶3克,温火熬水15分钟,每天当茶喝。
苦丁茶
苦丁茶味苦性寒,能有效的疏风清热、明目生津,治疗的风热头痛、目赤齿痛等症状。并且苦丁茶还能有效的降血压、降血脂、利便降火、清咽利喉等作用。但是苦丁茶非常苦,喝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
苦瓜茶
做法:取苦瓜一条,洗净,顶部切开去瓤,装满绿茶,设法盖封(可用牙签),悬挂于通风处阴干,再把苦瓜连茶一起切碎,每次取约5~10克,用沸水冲泡频频饮用。常饮苦瓜茶可治夏日口干、黄赤等症。孕妇慎用。
中医专家推荐小满最适合的运动——八段锦
八段锦的运动量不大,但作用却是多方面的。虽四季均可练,但尤其适合夏季练习。很多人在小满前后会强烈感觉到气温的升高,可能会产生心烦、不思饮专等“苦夏”的症状。而练八段锦不会多汗,能使心情平静,有降温的作用。
两足平开同肩宽,松静自然,宁神调息,舌抵上腭,气沉丹田,鼻吸口呼。两手由小腹向前伸臂,手心向下向外划弧,顺势转手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随吸气,缓缓屈肘沿静脉上托,当双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翻掌上托于头顶,双臂伸直,仰头直视手背,稍停片刻;随呼气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慢慢落于小腹前,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恢复如起势。稍停片刻,再如前反复练6~8次。
松静站立同前,左足向左横跨一步,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两膝做内扣劲,两足做下蹬劲,臀髋呈下坐劲,如骑马背上,两手空握拳,屈肘放于两侧髋部,距髋约一拳左右。随吸气,两手向前抬起平胸,左臂弯曲为“弓手”,向左拉至极点,如拉紧千斤硬弓,开弓如满月;同时,右手向右伸出为“箭手”,手指做剑诀(即食、中二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环曲捏拢)顺势转头向右,通过剑指,凝视远方,意如弓箭待机而发。稍停片刻,随呼气将两腿伸直,顺势两手向下划弧;收回于胸前,再向上向两侧划弧,缓缓下落于两髋外侧,同时收回左腿,还原为站式。再换右足向右横跨,重复如上动作。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松静站立如前,两臂下垂,掌心下按,手指向前,成下按式站桩。两手同时向前向内划弧,顺势翻掌向上,指尖相对,在小腹前如提枪式站桩。随吸气,翻掌,掌心向下,左手自左前方缓缓上举,手心上托;指尖向右,至头上左方将臂伸直;同时,右手下按,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下二手做争力劲,稍停片刻.随呼气,左手自左上方缓缓下落,右手顺势向上,双手翻掌,手心向上,相接于小腹前,如起势。如此左右交换,反复做6~8次。
松静站立如前,先将左手劳宫穴贴在小腹下丹田处,右手贴左手背上(女性相反),配合顺腹式呼吸,吸气使小腹充满,随呼气,转头向左肩背后望去,想象内视左足心涌泉穴,并以意领气至左足心;稍停片刻,再吸气,同时将头转向正面,并以意领气,从足心经大腿后面上升到尾闻,再到“命门”穴。随呼气.再转头向右肩背后望去。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松静站立如前,左足向左横开一步成马步,体正目平,两手反按膝上部,指向内,臂肘做外撑劲。呼气,以意领气由下丹田至足心,意守涌泉穴;吸气,同时以腰为轴,将躯干摇转至左前方,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做撑劲,目视右足尖,右臂绷直,左臂弯曲,以助摇摆;稍停片刻即呼气,意念同上,同时向反方向摇摆,过正中线时开始吸气,动作同上。如此左右摇摆6~8次。
松静站立,两腿绷直,两手叉腰,四指向后托肾俞穴;先吸气,同时上身后仰,然后呼气,同时上体前俯;两手顺势沿膀胱经下摩至足跟,再向前攀足尖.卷守涌泉穴;稍停后缓缓直腰,手提至腰两侧叉腰,以意引气至腰,意守命门穴。如此反复6~8次。
松静站立,吸气,左足横出变马步,两手提至腰间半握拳,拳心向上,两拳相距三拳左右,两手环抱如半月状,意守丹田或命门穴;随呼气,将左拳向左前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过左拳瞪虎视远方,右拳同时向后拉,使左右臂争力:稍停片刻.两拳同时收回原位,松开虚拳,向上划弧经两侧缓缓下落.收引左足还原为站式。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松静站立,膝直足并,两臂自然下垂,肘臂稍做外撑,意守丹田。随吸气,平掌下按,足跟上提,同时,意念头向上虚顶,气贴于背;随呼气,足跟下落着地.手掌下垂,全身放松。如此反复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