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汝之蜜糖,彼之毒药,好好吃饭也是养生

一帮人吃同样的食物,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比如一堆人去吃川味火锅,有些人觉得周身舒爽,有些人却会满脸冒痘?其实,这是体质差异。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而食物的属性又不同。你的体质跟你所吃的食物属性相冲,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

体质养生中的误区和注意点

首先,分析体质需要综合考虑。

“我是什么体质”

门诊中经常遇到患者这样问医生

门诊治疗往往都是针对当时患者主诉症状,分析得出中医诊断,给出治疗方案。而体质分析需要收集的资料往往更多,观察的时间更长,并不是几分钟的对话或是把脉就能一言以蔽之的。

既使是使用目前流行的九种体质的问卷答题,花上半个小时做出一套问卷,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只能作为参考,还需要结合日常的各种其他情况。

所以了解自身体质,就如恋人谈情说爱,需要慢慢琢磨体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是每个人自己。

其次,体质分型往往是“复数”。

中医科普常会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特禀体质。

作为科普,可以简单的将体质类型分为九种,但实际临床所见,一个人身上,往往既有湿热、又有瘀血甚或还夹有气郁。

曾经在门诊治疗过一个女性患者,由妇科转诊而来,当时已经治疗一月有余,不见成效。当时就见她舌苔白腻,用了诸多化湿化浊的中药,仍不见成效。转来后发现该患者除了有痰湿体质外,还有舌底静脉曲张等情况,兼夹着瘀血体质,甚至是以瘀血体质为本,就改用了活血化瘀的药物,再配以化痰除湿,各种症状才得以逐步减轻。

这里回到开头的问题,四川由于地理原因,当地群众往往寒湿较重,因而蜀人多喜食辣,辛辣之物,多能化湿祛浊,缓解寒湿之气,因而会有川妹子“食辣养颜”之说。但江南之人,却多湿热体质,辣味入口,更助体内之热,第二天就会满脸冒痘,甚至牙龈肿痛。再如,脾胃强健之人,进食生鱼片等食物,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还能起到养阴滋润的作用,但脾胃虚弱之人,却食后即泻。这就是体质差异。

最后,体质养生不可刻舟求剑。

中医治病讲“三因制宜”,就是说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体质分型来说,也需要“三因制宜”。

人的体质一部分是你父母遗传给你的,一部分是你后天获得形成的。

因人,人体体质生来就有差别,这是遗传因素。

因时,是指不同的季节,人体的体质反应会有改变,比如近来秋天,前来门诊调理的人群,常见到肺脉虚浮,我往往都会加一些沙参、芦根等清养肺阴的药物。中医所谓的春天多肝郁,夏天多火症,秋天多肺燥,冬天宜补肾,就是针对季节变化而提出的养生要点。

因地,就是说人所处的环境改变,对于体质也会有影响,川妹子长期居住在江南小镇,若干年后体质也会与当地人逐步接近,这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认清食物的属性,不同体质吃不同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

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称为平性。

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是与疾病性质的寒热相对而言的。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

一般认为,寒凉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常用于热性病证。温热性食物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于寒性病证。平性食物则有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的作用。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

本来脾胃虚寒之人吃寒凉食物会不舒服,甚至拉肚子;热性体质或者阴虚火旺的人吃热性食物会上火。

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寒性、热性食物,以后在饮食上也可以注意搭配。

上面的寒性食物在烹调时,多放些葱、姜、蒜、辣椒、八角、胡椒等去其寒性;寒性水果能煮熟吃的就煮熟吃,不能煮的就适当少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