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很多人都有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有很好的通乳效果,产后两周内是通乳关键期,哺乳期妈妈可以通过艾灸穴位来通络下乳、补血梳肝。
【症状】确诊产后少乳应该注意:
1)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2)哺乳期乳汁缺少
3)应于乳房脓肿、蜂窝组织炎引起的乳汁不下相鉴别。气血虚弱伴见乳汁清溪,乳房柔软,无胀感,食少倦怠;肝郁气滞伴见胸肋胀闷,情志抑郁不乐,少食;痰气阻止,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柔软,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大便稀。
【艾灸治疗原则】补血梳肝,通络下乳。
乳汁少的妈妈需要灸的3个主穴位:膻中穴、乳根穴、少泽穴。
1、膻中穴
【标准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膻中穴位的作用功效】
舒缓胸闷、产妇少乳、乳腺炎、噎嗝、收缩等
2、乳根穴
【准确找穴】在胸部,乳头直下,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乳根穴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主要治疗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胸痛等。
3、少泽穴
少泽穴归属手太阳小肠经,有治疗头痛、脑血管病、咽炎、扁桃体炎、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作用。少泽穴的位置: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如果脾胃虚弱,加上足三里穴。
气血虚弱加脾俞穴;
肝郁气滞加期门穴、阳陵泉穴、太冲穴;
痰气阻止加丰隆穴、中脘穴;
神疲少食加中脘穴、气海穴。
俗话说:“一滴乳十滴血”,乳汁是妈妈的鲜血转化而来,如果妈妈脏腑功能不足,气血虚弱,乳汁自然会少。所以妈妈平时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如果气血亏虚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补回来,在补气血的过程中妈妈在饮食方面要忌生冷,营养要均衡,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