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虚”就必须要“补”吗?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的观念是身体“虚”就要“补”,尤其是大病初愈或者平素身体素质较差者,往往需要大量进补。临床也常有患者问:“大夫,我身体虚,能给我补补吗?”但辨证施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医里有“虚”与“实”两个概念,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中,虚是指正气虚弱,表现为精气被夺,阴血暗耗,机能衰退。那么,虚就一定要补吗?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别。壮火之剂久用易生虚火,宜少佐阴柔之品。滋阴之品腻膈碍胃,可酌加理气和胃、芳香悦脾之品,务使补气不壅中,养阴不碍胃,才能补而得效。《柳州医话》中的“一贯煎”,集生地黄、北沙参、麦门冬、当归、枸杞子等一派滋润之品于一方,配以少量川楝子。川楝子性虽苦燥,然配伍大量的甘寒养阴药,则不嫌其伤津,反借其疏泄肝气,调和胃气,以消中壅之弊。《金匮要略》的肾气丸为补肾的要药,以干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药,辅以山药、山茱萸补益精血。其中佐以少量附子、桂枝温暖肾阳,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意。阴柔之品既可抑止虚火之内膨,又可佐桂附辛温之性,尚可从阴中引发振奋阳气。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由此可见补法的使用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补虚之剂,尤其滋阴柔润之品,多质厚滋腻。对于脾胃虚弱者,若大量使用滋阴柔润之品,恐有腻膈碍胃之弊。若不顾脾胃受补与否,一味温补,久之中焦壅塞,则虚不得补。此外,临床常见虚实并存之证,患者虽为虚证,然又与余邪、痰浊、内毒、瘀血相混杂。此时施以纯补之剂,易使邪实内闭,故应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伤寒六书》中的黄龙汤就是扶正攻下,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剂。

总之,临床施补之时,应灵活变通,平补、消补、缓补或先去内停之痰浊、湿热而后施补,或攻补兼施,使体虚得补,正气来复。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