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人们告别了寒冬,气温开始逐步回暖。然而,经历了冬三月的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
因此,人们自古就非常重视春季养生,“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天打下基础,一整年的健康不用愁。虽然,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春捂秋冻”等养生口诀,但具体怎么做,都需要做些什么却了解甚少。下面中医专家与你互动,告诉你春天身体的正确姿势。
春天身体的这5个窍,打开少得病
01、眼睛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会上升到眼睛,眼睛与身体经脉相连通,如果眼睛过于劳累,会牵连五脏六腑。
中医专家支招:
温水敷眼多眨眼:每天早晨洗脸时,将双眼浸泡于水中1~2分钟(鼻子露在外面),然后擦洗脸部及眼周围肌肉,洗完后用双手轻轻搓揉眼部20~40次。
多吃西红柿红枣:西红柿富含谷肤甘肤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取新鲜西红柿,用开水烫洗去皮后,每天早晚空腹吃1个。
02、耳朵
耳朵与人体的经脉和穴位密切相连,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专家支招:
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03、鼻
鼻子又叫“面王”,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科学家形象地将它称为人体的健康卫士。鼻子在预报脾胃疾病方面尤其准确。
中医专家支招:
迎香穴按摩: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的迎香穴若干次。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
04、口
上了年纪,人的记忆力、反应速度都有所下降。其实这种老糊涂”的现象是因为大脑缺乏锻炼。只要平时多开口,勤动嘴,这种老糊涂”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了。
中医专家支招:
少食多餐:步入老年,消化功能和心脏功能都有所减退。如果一次进餐的数量过多,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容易发胖。所以,老年人可以每日食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就好。
齿宜勤叩: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36下,长期坚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现代科学也认为,叩齿能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06、排泄口
尿道和肛门在人体的“九窍”之中属于单窍,尿道是人体排泄液态废物的通道,肛门是人体排泄固体废物的通道,两者都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保护好这两窍,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
中医专家支招:
勤喝水:水可以消暑利尿,能冲洗掉尿道中的寄生细菌,消除感染隐患。生活中注意多喝水,勤洗澡,勤换内裤。选择透气好、吸湿性强的棉内裤。
少油炸:适当增加芝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的摄入,多选用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花生、坚果、瘦肉等,可帮助排泄,以及多吃产气的食物,如萝卜、洋葱、韭菜等,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春季身体的正确养生姿势
养阳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适合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是指选用偏凉的食物,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春季易虚火妄动,加重病情,宜多食养阴之品。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甜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虚病在春天加重,可适当服用蜂蜜等养阴食物以增加疗效。
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生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养肾
春天天气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冷,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绝不能在春天做几件事
一忌
上火就用解毒丸
不少人家中准备了各种降火药丸,一旦出现口腔溃疡、牙疼等现象就吃上几粒。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中医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
春捂不当
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中医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
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
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
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
一犯“春困”就睡
睡的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中医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
吃得太酸、太辣
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中医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甘味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
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中医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