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耳朵的秘密,我来告诉你

现代全息生物理论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人的三大反射区是手、足、耳。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耳朵与人体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个脏器皆联系于耳。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廓上对应的区域就会出现一定的反应点,通过耳针疗法较强烈的良性刺激,可对人体进行动态调节,起到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躯体内脏功能的作用,最终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护肤的功效?

耳穴分布

耳廓就象一个头朝下?臀向上的倒置蜷缩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缩影”,各内脏?肢体及其他组织器官,在耳廓上一般都有相应的部位。

其分布规律是头面部对应全息穴区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对应的全息穴区在耳舟;与躯干或下肢对应的全息穴区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对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艇与耳甲腔;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耳轮角对应膈肌;消化系统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急慢性结肠炎、菌痢等。

3、功能紊乱和反应性疾病

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5、其他

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禁忌症

1、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止耳针?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者,禁止耳针?

3、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禁止耳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重度贫血的患者不宜耳针?

5、耳廓上有湿疹?溃疡等,不宜耳针?

常用方法

耳针的操作方法多样,有毫针刺法、埋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及压丸法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耳穴压丸所用材料可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有行血通经的功用。

找准穴位后,先进行局部消毒,将贴附于小方块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用食、拇指捻压王不留行籽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止,每日可自行按揉50-100次。以有痛为度,每穴留置2一3天,至下次治疗,更换穴位,更换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进行。一般10次为一疗程,2—3个疗程可显效。

耳穴压丸——失眠

【主穴选择】

神门、皮质下、枕、垂前、交感

【配穴】

根据辨证选择心、肝、内分泌、脾、肾、胆、胃及耳朵的敏感点等

【做法】

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2-3天。

【功能】

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注意事项】

1、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易出汗时,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2、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替。

3、每次耳穴压丸不宜过多,一般3-5穴便可,最多不宜超过10个?

4、贴压后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或过度重按?

5、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盆腔?内分泌?肾等耳穴?

6、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强烈刺激?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