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优越,可亚健康的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呢?
湿邪是大多数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源头或者帮凶!
很多病都和湿邪有关!
有些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与我们中医上所说的湿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其他的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都与湿邪有关。
古人总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劲敌。只要祛除了湿邪,很多现代疾病就会远离我们,那些恶性疾病也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温床。
湿气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
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
内湿
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正常的湿气没什么,但湿气太过,就叫做湿邪。人体如果水湿过剩,排不出去的湿气就变成湿邪,成为了致病的因素。
有没湿气,伸舌便知
判断自己体内湿气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的舌头。看舌头主要看两部分:一是看舌体,二是看舌苔。
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
水分越少,舌体越瘦;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舌苔厚、发黏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清净的,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出现了腻苔,那可能就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腻苔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值得注意的是,吸烟对舌苔的影响较大,吸烟之人不适合这种辨别方法。
其它症状
1、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湿性重浊)
2、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净,小便淋漓不尽(湿性黏滞)
3、下肢容易水肿(湿性趋下)
4、面色淡白,精力不济(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5个错误让你湿气缠身!
过去,人们总觉得只有南方湿邪大,容易有湿病。不过,其实北方同样多湿,主要跟下面几点有关系。
1、饮酒等生活习惯
北方人比较豪放,以酒为浆,酒也是水湿的一种,性热而质湿,如果喝多了,就会在体内形成湿热。
2、冷饮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蔬菜、水果、饮料等食物将冰箱塞得满满的。冷饮入胃会伤到我们的脾阳,如果脾阳不足,水湿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湿邪。如果你大便不成形,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这就说明脾虚了,要引起注意。
3、膏粱厚味
膏粱厚味是指那些油腻、精细的食物,也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部机器,那食物就是让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能量来源。只是这种能量是有定数的,如果吃了过多的膏粱厚味,能量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就会蓄积在体内,化为湿邪,湿久又会化热。
4、运动少
北方属于内陆地区,过去我们的出行方式主要靠走路,而现在我们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出门时又有车,运动少了,湿浊之气出不去,就会滞留在体内。
如果我们去跑步或打篮球,就会出很多汗,水湿就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排出去。但我们若只是坐着,身体运化水湿的系统缺乏锻炼,功能也会慢慢减弱。
5、紧张等精神因素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极易造成精神紧张,这会导致体内代谢物的增加,增加湿浊之气。
如何祛湿邪?
1、喝水不要盲目求多
其实,一天之内,正常人补充1500~2500毫升的水即可,主要以自己不渴、口唇不干为好。喝的时候也不要狂喝,而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喝,否则就会损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
2、黄芪薏米饮
薏苡仁,通俗叫法是薏米。可用生薏米30克泡水或煮粥,早晚佐餐食用。
有的人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就不要用生薏米了,可以用炒薏米。生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苡仁(可在药店购买)药性更为平和,擅长健脾止泻。
另外,湿邪重的患者多伴有脾虚,可以加上健脾补气的黄芪,有它的助益,可以推动湿邪更快地排出。
3、赤小豆粥
赤小豆祛湿效果更好,常作药用,和我们平时吃的红豆不同。喝了用赤小豆煲的汤后,小便会增多,体内的湿热之气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排出体外的。
有的人站立时间久了或工作劳累后容易出现水肿,有些女性在经期前也容易水肿,同时还伴有食欲减退、倦怠无力等脾气虚弱的现象,这时候可以煮点赤小豆粥。
注意:脾胃虚寒的人、本身气血虚弱、头晕眼花的人,尽量不要服用。赤小豆是利水的,在中医看来利水是属于攻邪的,不能常用,否则会损伤人体的正气。
4、冬瓜粥
冬瓜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涤秽,利水。可以煲汤,煲汤时冬瓜切记不要去皮,因为冬瓜皮的药用效果比冬瓜肉更好。除了煲汤之外,冬瓜还可炒食、生腌。
对于家中的老人或者肥胖者,将冬瓜皮晒干加荷叶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降低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