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不同的姨妈不同的痛!光喝红糖不管用!

  痛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时也常谈常新。倘若您从来不知痛经滋味,那是何等的幸运,身体又是何等的健康。

  1在很多女性朋友的锦囊里,解决痛经有三宝:酒精棉球,红糖水,止痛药。其他的还有艾灸、热敷、泡脚等等多种方法。为了摆平它,想必各位也费尽了心思,但也并不能时时都起作用。

  红黑糖水

  红糖水、黑糖水,还有你们能够查到各种各样的小搭配,可能每个女性朋友多少都会预备一点,即使没有,你的男友老公可能也会在痛经到达战场的第一时间给你整一点。但由于红糖黑糖有燥热之性,兼能补益,有使人上火的隐患,因此在使用时同样需要结合自己实际的体质来决定。而且这些东西貌似是药不能停,如果自己偷懒或者忘了坚持,痛经的问题又会卷土重来……

  【适用范围】

  气血亏虚,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且寒性症状明显的人群

  【无效范围】

  体内有实热,或者阴虚火旺的人群,喝了之后明显能感觉到不仅痛经没有缓解,月经反而增多拖后。这是因为身体在以出血的方式泻火。

  酒精棉球

  还有耳朵眼里塞酒精棉球,这个法子大概在六七年以前,由张宝旬老师在微博上推广开来。不扎针不吃药,收到了大量粉丝的正面反馈。但我发现,这个法子并不能针对所有类型的痛经奏效。

  【适用范围】

  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等原因,或者经前痛经和程度较轻的痛经。

  【无效范围】

  其他类型痛经(气血虚弱、肝郁、湿热等),或是严重痛经和经后痛经

  如果赶上什么法子都解决不了的情况,可能最后就只好紧抱止痛药的大粗腿不放了。什么芬必得,散利痛,拜耳痛经缓释片,严重的时候还要用上6542这种猛药。长期使用,对肝肾的代谢功能会多少产生影响,而且胃不好的朋友,可能还会加重这方面的问题。

  2其实,中医发展到现在,对于痛经的认识,以及各种类型的相应止痛和调理方案,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又成熟的体系。下面,我按照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痛经分型以及解决方法,为大家做个科普:

  寒邪凝滞

  毫无疑问,十个被痛经纠缠的人里,大概有五六个都是因为这个。由于对生冷瓜果、冷饮的不节制,或者为了风度不要温度,或者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导致寒邪以及湿邪凝滞在体内,进而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痛经。

  【常见症状】

  经前数日及经期小腹冷痛,甚而绞痛、刺痛,按之痛甚,喜热敷和热饮且痛经稍有缓解。严重的则冒冷汗,四肢冰冷。

  月经后期,量少,涩滞不畅,色暗发褐,或像黑豆汁一样,有血块。舌黯紫有瘀点(斑),舌苔白润或滑腻。

  【解决方案】

  寒邪阴冷,避之有时。戒掉贪生冷、贪空调以及爱美不怕冷的陋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中之重。否则,下面的这些方案即使再费心费力去做,也不能将问题完全解决。寒邪长留体内,终将导致不孕不育、癌瘤等严重病变。

  《辨证录》云:「治法利其湿而温其寒,冲任无邪,何至搏结作痛哉。」所以素有上述生活习惯及症状的女性朋友,应该做如下对策:

  1、制吴茱萸15克,小茴香15克,延胡索5克,加适量水煮开,20分钟后过滤,用毛巾浸透药汁,敷于肚脐至小腹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敷3~5天。

  2、大粒粗盐500克,小茴香50克,用铁锅小火焙炒20分钟,或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后灌入有一定厚度的棉布袋或热敷袋中(厚度以热敷时皮肤不感觉到烫为宜),敷于腹部。

  3、顺次艾灸关元、中极、子宫三个穴位,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每日1~2次。若能请到他人帮忙,可以再加上肾俞和腰阳关两个穴位。

  4、第五腰椎棘突下,有一个叫十七椎的穴位,对于这种痛经非常管用。操作的时候,可以把两手搓热敷在那里,或者用热水袋等物代替。若不方便时,可叫家人或朋友在此处进行热敷、按揉、艾灸等操作。

  5、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

  湿热蕴结

  以前有个中医黑朋友说,中医这一套并不是时时都准,自己痛经受不了的时候,冰棍照吃,冷饮照喝,反而能缓解很多。或者有些朋友有这样的疑问,痛经的时候用热敷,或者喝红糖姜茶什么的,反而越来越痛,月经量越来越大。其实,体内有热也同样能够引起痛经的。

  很多女性朋友由于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导致体内邪热暗生。并且,吃辣的时候多半要配上冰镇冷藏的食物饮品解辣或倍增爽快之感,如此一来,又将湿邪不知不觉带入体内。另外,由于性事不洁、频繁人流或是不注意卫生等因素,也同样会使湿热之邪趁虚而入,引发一系列妇科方面的问题。

  【常见症状】

  经前及经期小腹两侧或正中胀痛或刺痛,或有灼热感,且拒按,可引及腰部。月经提前或先后不定期,经量增多,色紫红,质稠黏,味腥秽,时夹血块。平时白黄带下,秽臭,质黏稠;小便黄,大便干或不爽。一般伴有妇科炎症。舌黯红,苔黄腻。

  【解决方案】

  如果是这样的痛经情况,那么像上面所讲的通过摄入生冷寒凉之物缓解,无异于饮鸩止渴,无非是把自己的身体从一个极端硬拽到另一个极端而已。

  1、赤小豆30克,生、炒薏米各15克。加水煮到米软豆烂的程度后,连吃带喝,每月连续服用10天就可以。这个方子已经烂大街了,不是说它不好,万般手段,对症为先,贪心过头,灾祸自来。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玩意不可长期频繁服用,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干燥等问题。

  2、车前子9克,益母草15克,粳米75克。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或隔渣袋中,扎口,并与益母草同煎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熟,饮用时加入白糖调味。

  3、在脚外踝下前方约一寸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压痛点,叫「女福穴」。痛经时,可用手指在此处按压100下左右。

  4、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用手指或按摩锥等对地机穴和三阴交穴进行点揉操作,每天2~3次,每次5~7分钟。若有痛点、结节等情况,需要更耐心一点操作。

  5、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妇科千金片、金鸡胶囊等中成药。

  肝郁气滞

  有些女性朋友气性特别大,要么就是心思重,工作或生活里一个小由头,都可能燃起熊熊肝火,或者在脑子里自导自演一出八十集的连续剧。长此以往,会对肝疏泄生发的功能产生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必定会产生「堵车」的情况。

  又因为血随气动,这样一来血流运行必然也会受到影响,不得通畅,所谓造成了痛经的情况。正如《四圣心源·妇人解》中所讲:「经行腹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傅青主女科》也提过:「土木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

  【常见症状】

  经前3~5天即开始,小腹胀坠而痛,经量多少不定,经色黯红或紫,有血块,经行不畅,经行时胀痛自减。伴有胸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不安,烦躁易怒等问题。舌质正常,舌苔薄。

  【解决方案】

  1、时常按揉阴包穴和太冲穴。按照路新宇老师的观点,这两个地方是肝经的易堵点,很多人这两个部位按上去硬硬的,或者有明显的痛感。调理时可以先把阴包穴的结节痛点用按揉或者敲揉的方式搞定,等到这里痛感下降后,再点揉双脚的太冲穴。每天2~3次,每次5分钟左右。

  2、柴胡10克,川芎12克,制香附12克,乌药10克,把这几个药用水煮沸30分钟后,药汁泡脚或用毛巾浸透药汁敷在肚子上。如果小腹痛感剧烈可另加川楝子6克,延胡索6克;如果月经量大,就去掉川芎和制香附,外加茜草10克,益母草6克调经。

  3、玫瑰花5~7朵,生山楂6克,佛手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4、点按上面提到的「女福穴」。痛经时,可用手指在此处按压100下左右。

  5、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

  气血亏虚

  很多女性朋友,虽然在平时生活中饮食很克制,不会嗜食生冷肥腻、辛辣刺激,情绪上也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生来体质虚弱,或者是后天因为生病、节食、劳累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气血亏虚的情况。这样一来,子宫卵巢等器官得不到有效的滋养,或者是气虚无法推动血液顺畅流动,脱落的子宫内膜以及血液不能有效排出,同样会导致痛经的发生。

  【常见症状】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温喜按,或有小腹坠胀感。月经量少,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质淡红。

  【解决方案】

  1、点按上面提到的「女福穴」。痛经时,可用手指在此处按压100下左右。

  2、艾灸气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气血亏虚,脾胃的功能必定也相对低下。因此在补益调养时,应从粥羹、米糊、汤水等容易被脾胃接纳的东西开始。若补益操之过急,没把自己的实际情况搞清楚,贸然去吃当归、黄芪、党参、阿胶等物,则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又给脾胃增加负担,又浪费补品。

  选择粳米、芡实、桑葚、黑豆、龙眼、山药、枸杞、南瓜、大枣、核桃、芝麻、花生等等食材,做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借助谷物的能量,又养脾胃,又养气血,一点一点给自己的身体加固。

  还有就是女性朋友不要刻意地抗拒肉类和动物制品的摄入。这类食物,中医叫「血肉有情之品」,相比你心心念念的各种「健康食物」来说,适当摄入动物类食品,其实更有利于为身体提供滋养。很多女性朋友,仅仅是为了瘦身塑形,就一刀切地禁绝了所有动物类食物的摄入,只靠蔬菜、水果和一点坚果填饱肚子,一方面使自己的脾胃虚寒,一方面又造成了身体的亏虚,出现萎靡无力、月事不畅、弱不禁风甚至闭经不育等等诸多问题。这个时候,形体的细瘦就显得毫无意义。

  3《生经》云:「虽睹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女性朋友被痛经纠缠的苦楚。但作为一个略知医术的人来讲,碰到这样的问题求助,确实不能忍。它反映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疏忽、误解或者是恣情放纵,从而对身体欠下的种种「债务」。

  因此,掌握解决痛经的方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养成正确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根本上爱护自己的身体,才是我希望看到的。

  愿更多的女性朋友早日摆脱痛经之扰。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