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胡希恕熟谙经方,其讲经方理法详析,切合临证,颇为实用。今天,与大家分享胡老对《金匮》湿病六方理解与应用,以期对大家临床有所启发。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去节)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胡希恕注】湿家身烦疼,可以汗解之,与麻黄加术汤自里至外发汗为宜,若在外,火攻可变为坏病,其害已详于《伤寒论》中。
本方以麻黄汤解表发汗,以术祛湿解痹,此处以苍术为当。人体水液外出最主要的途径有二:汗与小便。方中苍术可利小便,小便多则汗少,故为一小发汗法。文中此方冠以“可与”,说明表证未解之风湿并不一定专主于此方,若出现柴胡证,可与柴胡汤加苍术治疗,临床应详审细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甘草(炙)一两,薏苡仁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十个。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胡希恕注】“日晡所”即日将暮,即日暮加重义,与阳明病无关,为“风湿”。人体汗出,一为散热,二为排出废物。若汗出之时当风,毛窍闭塞,废物欲出不能出,当发之汗郁于肌肤变而为湿,久而久之,蓄积于湿中之毒素,最易停聚在筋骨相接之关节缝隙内,毒素刺激,而发关节疼痛。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胡希恕按】薏苡逐湿解痹的作用与术同,此与上方虽均治风湿,但前者偏于治寒,故用温陛的术,本方偏于治热,故用寒性的薏苡仁,并去桂枝也。
防己黄芪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一两,甘草(炙)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去芦)一两一分。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沉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胡希恕注】黄芪、甘草益气实表,防己、白术利水逐湿,故此治风湿、风水、表虚汗出而恶风者。
【胡希恕按】以黄芪为主药的本方证,其特点是恶风特别敏感,虽居密室亦感风寒的来袭,与桂枝汤证的恶风更加明显。又此方的药量和煎法、服法不似仲景常规,当系后代纂改,用时宜酌情增损之。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皮)四两,生姜(切)三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
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半,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大枣(擘)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胡希恕注】本条两方证已于《伤寒论》中谈及,此处再做一略讲。风湿相搏发作无汗,故冠以“伤寒”,八九日时,常常传里,不呕者未传少阳,不渴者未传阳明,因其本为“风湿”,故不内传。风湿证见身体疼烦而不能自行转侧,脉浮虚而涩,虚者按之无力,涩者血少血行不畅,以脉观之,当转为表虚之少阴病,此时不可用桂枝汤,更不可再与麻黄剂,以桂枝附子汤主之。
本方以桂枝汤去芍药增量桂枝加附子而成,桂枝不但可以解表还可治痛,本证身疼特甚,故桂枝增量。附子祛寒湿,解痹痛,阴证者,非此药不可治。芍药收敛,不利祛湿,故当去之。方中桂枝有效成分多在皮内,故临床应用不可去皮。
若泌尿系出现障碍而小便频数,丧失体液而致大便干,不可再发其汗,故去桂枝。桂枝一去,降气作用减弱,小便数亦可减轻。而于附子剂中加入白术可以恢复泌尿机能,治疗小便频数。
方后注中所言身痹、眩晕等症状,为附子毒性所致,故临床应自6g起少量服用。
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二枚,桂枝(去皮)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胡希恕注】“掣痛不得屈伸”指牵掣痛、拘挛痛,影响活动,不但不可转侧,且畏触碰;水饮冲逆则短气、小便不利;表虚入阴则汗出恶风,不欲去衣;湿重则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本方由桂枝甘草汤加减而来,主要治其气上冲,使水下行,另加术、附以祛湿解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