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刮痧治疗中风后遗症,运板技巧你知道多少

       导读:中风病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刮痧对中经络及中脏腑后遗症效果好,对中脏腑急证一般刮痧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应该主要用其他急救方法治疗。

  中风病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但刮痧对中经络及中脏腑后遗症效果好,对中脏腑急证一般刮痧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应该主要用其他急救方法治疗。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加之忧思恼怒,劳倦过度等诱发因素,致使阴亏于下,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上逆,上蒙元神,突发中风。

  2.饮食不节

  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健运失职,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闭清窍。

  3.情志所伤

  五志过极,心火暴亢,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逆,心神昏蒙而卒倒无知,发为本病。

  【辨证分型】

  中风在临床上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病位浅,病情较轻,无神识昏蒙,仅见肢体麻木不遂,口舌?斜,语涩等经络证候,称为“中经络”;如果风阳暴升,迫使气血并走于上,蒙蔽心窍,或属真气衰微,元阳暴脱,病位深,病情较重,出现神识昏蒙,失语,肢体瘫痪等脏腑证候,称为“中脏腑”。

  中脏腑者经救治脱险,多遗留中经络证候。中经络分5型,各型特点不一。肝阳暴亢,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舌?斜,心烦易怒,口苦咽干;风痰阻络,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痰热腑实,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斜,口枯痰多,腹胀便秘;气虚血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阴虚风动,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刮痧治疗】

  1.取穴

  按“穴-经-部”理论,以任脉、督脉、足少阳胆经、手足阳明经为主。

  (1)头部:百会、风池。

  (2)上肢部:肩髃、极泉、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三阴交、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风痰阻络者,加丰隆;痰热腑实者,加劳宫;气虚血瘀者,加气海、关元;阴虚风动者,加太溪、照海。

  图1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2.运板技巧

  头部两侧刮痧,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向风池穴方向刮拭胆经;头顶部向前刮痧,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头顶部向后刮痧,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方向刮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先轻刮,然后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以使患者头部放松、有舒适的感觉为宜;重点刮拭百会和风池穴。

  然后沿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的走向,自上而下刮拭三角肌周围,每一条经脉刮拭10~20次为宜,重点刮拭肩髃穴。

  再刮拭循行于手臂外侧的大肠经和三焦经,由上向下从肘部刮拭至腕横纹,分别刮拭10~20次为宜,重点按揉曲池、合谷和外关穴。

  然后从环跳至阳陵泉穴刮拭足少阳胆经,并沿小腿前外侧面的足阳明胃经从胫骨下方刮至踝部,各刮拭20~30次为宜。

  最后用刮板点压、按揉极泉、太冲和三阴交穴20~30次为宜。

  【现代研究】

  董其美用现代刮痧疗法循背部督脉及太阳膀胱经刮拭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病人56例,与中药比较疗效显著(P<0.01),并可明显改善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头痛头晕、言语蹇涩症状。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