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不如会喝水!夏季喝水四个习惯最伤身,看看你占了几个
生活中,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成了“百药之王”,感冒发烧、便秘、腹泻、腹胀……都会听到一句万能用语——多喝水。
但“水能养人亦能杀人”,现实中因“多喝水”引起的不适症状甚至引发的死亡案例并不在少数,尤其是炎热的夏、秋季节。
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又被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人出汗时,水分和盐分会同时流失,若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补水,血液会被稀释,部分水又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易造成体内盐分流失过多(钠离子紊乱)、细胞水肿,引发“水中毒”。
“水中毒”的常见症状
一般健康群体引发的“水中毒”都为急性水中毒,发病急。
常出现头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脑疝,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虽然昨天已经立秋,但“秋老虎”发威,日照强烈,仍有夏季高温天。此时补水,仍需注意!
1、忌喝冰水
1中暑+湿气
饮用冰水,体温迅速降低,一方面会导致体内余热蓄积,更易中暑;另一方面,寒气过盛,刺激肠胃与咽喉等处,损伤脾胃,加重湿气淤积,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2增加猝死风险
冰水会顺着食管进入胃,食管温度骤降会传导到冠状动脉,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猝死;
胃的温度下降好比有冰袋放在心脏下方,也可能引发血管“抽筋”,对中老年人群、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不利。
建议
夏季虽热,但建议饮用30℃左右的温开水为好。
2、忌喝久存水
不论是白开水还是矿泉水,其实都有保质期的。
1微生物污染
水烧开时会杀死很多微生物,但水温降低后,微生物会陆续进入水中,且时间越长,细菌等微生物的含量越多,可能引起大肠杆菌超标,造成腹泻等。
建议
白开水烧开后在16小时内喝完,桶装水开封后在7天内喝完较为理想。
3、忌把饮料当水喝
气温高,开水降温较慢,很多人会以喝饮料补水,但你知道吗?甜饮料大多由糖和碳水化合物勾兑而成!若碳水化合物含有12g/100ml,500ml的饮料相当于有60g的糖。
1糖尿病+痛风
据美国人调查显示:每天喝一罐300ml甜饮料的人群比不喝甜饮料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每天喝2罐增加50%的糖尿病风险;常喝甜饮料的人群比不喝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提高102%。且喝得越多,发病率越高。
建议
建议多喝白开水、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4、忌在用餐期间大量饮水
1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用餐期间大量喝浓茶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猝死风险。
2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若大量饮用白开水,不仅会降低食欲,还会把胃撑满,产生胀痛感;诱发胃扩张、胃下垂等疾病。
建议
①饭前适当喝少许水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用餐期间可以喝汤代替饮水。
②茶水不宜过浓,且建议饭后半小时饮用。
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多喝水”,也不是所有水都能“随意喝”,掌握正确的喝水方法,才能让水发挥更好的“养人”功效!
“少量多次”最健康
喝水重在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过犹不及。2016版《指南》对日常饮水的推荐量为7-8杯(1500-1700ml)。
但对于出汗量过多、感冒初期、腹泻、结石直径小于1cm等人群可适当多饮水,但应少量多次饮用,且适当补充盐分。
特殊人群控制饮水量
①部分肾脏疾病患者。当肾结石直径超过1cm或泌尿系统有梗阻或肾衰竭等患者,多喝水反而加重肾脏负担,诱发慢性水中毒;
②心脏病患者。大量喝水会引发血液变稀,血容量增加,使得心脏不得不加大输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加重了心脏负荷,对心脏病患者尤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