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康复科通元灸助你养足一身阳气!
春夏之交,生机盎然,
而你却仍旧疲倦打盹,整日提不起精神。
关于春夏交接之际困乏的原因,
你了解多少?
春困夏乏
春季湿气重,人体内阳气不足容易受湿气侵犯,湿气会致使脾功能减弱,出现易困嗜睡、疲倦乏力以及肠胃等问题。在春夏交替时,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但供应大脑的氧气不足,易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皆与阳气不足相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通元疗法
“通元疗法”
现任针灸推拿重点学科带头人,并为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中医理论研究专项专家组成员。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挂职。
通元疗法理论
赖新生教授根据几十年从事针灸临床的经验提炼出了一套针灸治疗体系,称之为“通元疗法”。
“通元疗法”即“通督养神,引气归元”。该体系以“持中央以运四方“为理论,取腹部关元、气海、天枢、归来、五脏背俞穴为主穴,通督养神引气归元,固护先天真元及后天脾胃,运轴行轮,生化气血,调畅气机,密精养神。
通元疗法根据临床病症灵活变通,可结合中药、针刺、灸法等各种中医疗法。
通元灸临床
通元灸以通元疗法为理论核心。临床根据疾病辩证可结合化脓灸、非化脓灸等直接麦粒灸、艾柱灸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间接艾柱灸法;也可结合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艾条灸法。
在施灸材料方面可选择雷火神针灸、太乙神针灸等实按药灸法。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通元灸,可养生,可治小病,也可疗沉珂。
案例
39岁的杨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春节期间应酬较多,假期结束恢复工作后经常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每天夜晚早睡,保证了8小时的睡眠时间,然而晨起还是困难,并且食欲不振,小便调,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杨先生特别强调,有次正开车时突然间感觉特别困,一不留神就撞到了前面的车致使追尾。虽然这次人未受伤,但困意根本挡不住,此后每当困意来袭时只能靠抽烟来解除困意。
病机
中医肝通于春,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自然肝旺,容易导致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致使胃失受纳、脾失健运。杨先生春节吃饭应酬,饮食过度,伤及脾胃。身体内因加之节气的影响,湿困脾胃,痰湿伤阳,中轴失调,阳虚而不能升发,致困倦疲乏,便溏、苔薄白腻,脉弦滑。四诊合参,病机相符。
方义分析
先灸肝俞、脾俞、大椎以通督养神,疏肝理气,健运脾胃,大补阳气(肝郁化火者可配合肝俞刺络放血后再行艾灸),百会压灸以提升阳气,关元、气海、归来以引气归元,天枢调整阴阳,足三里引气下行,辅以健运脾胃。
通元灸取穴
肝俞(双)、脾俞(双)、大椎、百会、关元、气海、归来(双)、天枢(双)、足三里(双)。
艾灸方法
百会穴压灸法,余穴按序直接麦粒灸、艾柱灸、隔姜灸、雀啄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皆可,根据不同方法及症状具体斟酌灸量,避免一次过量上火,上火者可吴茱萸粉穴位贴敷双涌泉穴以引火归元。建议每周2次。
疗效
施灸一次后即觉平日困意减轻,不需再抽烟以提神,遵医嘱春夏两季坚持施灸一周2次以养足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