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药通|24节气养生:夏至

  夏至,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但并非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6月21日夏至

  养心健脾祛暑化湿

  节气特点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前后。我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意即:夏至期间,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中药,在夏至期间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在仲夏成熟(夏季刚过一般,故名半夏)。

  节气养生

  夏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开始了。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精神调养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

  ▼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

  《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另外,夏天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到底如何清补?专家指出,夏季饮食养生必备六宝:第一饮酸梅汤、第一菜黄瓜、第一菌木耳、第一谷薏米、第一粥绿豆粥、第一瓜西瓜。

  undefined本期推荐:第一饮酸梅汤

  上榜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肉、桂花、甘草、陈皮、冰糖等。《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家常做法:

  配料:乌梅28g,山楂肉22g,甘草7g,陈皮2g,金桂花1g,冰糖100g。

  做法:1、锅具以不锈钢锅最佳,避用铁、铝等金属器皿;2、将酸梅汤配料(不含桂花)清洗后加入3000ml矿泉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30分钟,关火前5分钟加入桂花。3、滤出煮好的汤汁,加入100g冰糖,调至酸甜适中,即可饮用。

  夏至食谱

  ▼

  消暑茯苓荷叶粥

  原料:荷叶20g,茯苓50g,粳米150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煮沸茯苓,文火煮15分钟后加入荷叶,5分钟后将汤汁倒出备用;汤汁加粳米和适量清水,熬成粥;出锅前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清热、袪暑、安神。

  节令中药

  夏至后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保健中药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常用的养生中药有西洋参、太子参、北沙参、党参、扁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金银花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