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万物蓬勃,明日便是立夏,那么在这个时节里,就让我们来聊聊立夏吧。
一、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何谓“立夏”?立者,始建也。在这一天里,春季就此结束,夏季从此开始,夏自此开始建立,故称为立。夏者,大也。所谓“夏三月,此谓番秀”,万物在这个季节里生长壮满,生命的气息达到了顶峰,故称为夏。
所以立夏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说这个节气是夏季的开始,二是说从这个节气开始,天地万物的生长将会渐渐走向顶峰。
在这个时节里逐渐走向顶峰的,还有天地之间的阳气。
立夏是春夏之交。春属木,夏属火。如果说春季的阳气是如木那样勃勃生发的状态,那么夏季的阳气则是像火一样热烈强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这个时节,“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在立夏之后的时日里,阳气较之前更加壮大。土地中的蛄蝼阴静阳鸣,所以在感受到了这股增强的阳气后便开始鸣叫。蚯蚓受阴则屈,得阳则伸,所以在阳气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它们便开始活动剧烈,所以能够看到它们在土地中钻入钻出。王瓜喜暖,在这个阳气渐渐强盛的时节里,也开始慢慢伸出它们的藤蔓,向上生长起来。
这是一个阳气开始从生发走向强盛的时节。
如果说春天的阳气是温柔生发的,那么立夏以后,进入夏季的阳气就是热烈强盛的
二、花网蛋,青精饭,朱衣冠。
要说节气的养生,重头戏自然是吃。
在立夏时节里,最丰盛的吃食,自然是听名字就觉得元气满满的“九荤十三素”。九荤是指鲫鱼、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和樱桃肉,而十三素则是说的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和松花。其他当然还有诸如豌豆糯米饭、立夏饼、立夏蛋等等诸多各地不同的传统食物。这其中,有些是在立夏才能上市的时令菜,有些则是到了立夏的时候最为肥满的食材。当然不同的地区,具体的食材并不一样,做法也都各不相同,但是相同之处,都是食材非常的丰盛。
因为从这个日子开始,就要进入夏季了。夏季农忙,早熟的作物要收了,晚熟的要继续呵护,还有一些新的作物要继续播种下去。恰恰又是这个时节开始,天气变得炎热,日头逐渐毒辣,各种病虫害也开始苏醒,真的是比春季要辛苦的多了。所以从立夏开始,大家伙们“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立夏最诱人的吃食,叫做九荤十三素,听着就让人流口水
吃的东西除了要为劳动的消耗提供本钱,还有一个重中之重便是防病了。在这个方面最有名气的,自然要数我们的乌米饭。乌米饭是由用南烛叶汁浸泡过的糯米制成的,有些地方喜欢直接煮熟以后加糖,有些地方则要加入火腿和豆子,有甜有咸。老人家常说,立夏吃了乌饭,整个夏天都会有精神,还能驱邪辟秽,不被蚊虫叮咬。
说起来许多人也许都不知道,其实乌饭来源于道家,被称作青精饭,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个道家最初的名称。道家认为用南烛叶汁制作的糯米饭,具有祛病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服食,是可以帮助道士们修仙的。而在中医本草学中,南烛叶也是一味中药,性温平和,又具有补益肝肾、强健筋骨、明目止泻的功效。
哎呀,小时候家里老人只是说吃这个对身体好,想不到还真是个宝贝哩!
我们在立夏常吃的乌米饭,古称青精饭,最初来源于道家养生修行的一种食物
旧时每到立夏这天,都要举行迎接夏季,祭祀夏神的典礼。
“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从头到足都要穿上一袭朱色的衣冠,佩戴上朱色的玉器,甚至坐的车子也要是赤色的,拉车的马也得是枣红马,一路上红旗飘扬,浩浩荡荡地向城外南郊行去,祈求夏神给予一年的五谷丰登。而夏神正好就是炎帝神农氏、飞廉和祝融,与农业息息相关。待祭祀完毕,这一路火红的人马经过田间地头,还要行赏农户,劝勉大家在到来的夏季中勤劳耕耘。
古人做事十分讲究,祭祀这种场合更是不敢马虎,往往每一个小细节里都蕴含者对天地自然之道的敬畏和顺应。虽然这从头到足的一袭红色只是对于特殊场合的要求,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在这个时节里,我们应当穿着充满激情,振奋阳气的衣服,来勤勉自己。所以在这个正式宣告到来了的炎热的夏季里,让我们把那些拘谨,隐晦,灰蒙蒙和让自己行动不便的衣服都收起来吧,夏天就应该穿的舒适,灵活,美美哒!
清代炎帝神农氏造像。旧时每到立夏,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祭祀炎帝、飞廉和祝融,称为迎夏神
说完吃的和穿的,我们再来说说立夏的活动和忌讳。
立夏时有个叫做斗蛋的习俗,就是把煮熟的茶叶蛋放进彩色的花网兜里,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让他们用这些蛋斗来斗去,最后壳不破的人就是赢家。而据说这样子玩斗蛋,再把茶蛋吃掉的孩子,在夏天不会的疰(zhù)夏的毛病。疰夏这个病,是由于夏天暑湿,脾胃困于湿,气血不足而导致的。一来茶蛋可以补气血,而来让孩子斗蛋又能让他们或活动,不至于食积,疰夏的病自然就不会生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叫做秤人。所谓秤人,就是让人坐进竹篓里,在秤上过一下,看看与去年相比是轻了还是重了。据说如果重了,在新的一年中就会有好运气。至于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来源于后主刘禅。传说当年晋灭蜀汉之后撸走了刘阿斗,孟获每年立夏都要去探望,称称后主的体重,看有没有收到亏待。晋王怕他,就把刘禅好吃好喝供着,所以每次上秤都比去年重一点。也有人说它来源于迎接夏神的仪式,因为炎帝的手里,正好就拿着一杆秤。
如今对于这个活动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不过想来过了立夏,就是一年中最毒的太阳和最辛苦的农忙,不在这之前把自己养的壮实一点,又怎么经受得住这般的辛苦呢?这秤人的习俗,大抵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所以各位在这个时节里,既不能饿着自己,要多吃些东西,又不能干吃不动,还是要运动,这样才能健康。
立夏民间习俗“秤人”,只要秤出比去年此时要重,就能有一年的好运气
另外民间传说,小孩子在立夏以后,不能坐在门槛上,不然夏天腰背腿脚要疼。若是一不下心坐了,那就必须跑到别人家去,坐满七个门槛才行。至于这个习俗,考虑的其实是阴寒之邪。立夏以后天气转暖,但是石头砌造的门槛却很凉,坐在上面,阴寒之气进入人体,顺着经络传到腰背和腿脚,当然容易生病。而动则生阳,此时立刻让孩子挨家挨户跑满七次,一活动,自然就把阴寒之气给驱走了。另外坐了一下就要跑七户人家这么麻烦,想来小孩子以后也不会再随便乱坐门槛了吧。
由此可见,虽然立夏是一个进入温暖夏季的节气,但是除了明显的暑湿之外,也不能忘记防范这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