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伏天拉肚子?还是脾肾阳虚啊

  最近有人问我拉肚子的事,我以前老拉肚子,下雨天拉肚子,这算天凉拉肚子。三伏天也拉肚子,天热还是拉肚子……哎,这其实都是中气不足,脾肾阳虚的缘故。   唐代医家孙思邈有云:「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说现在外面天太热,阳气盛,阴气内伏,肆意吹风凉爽,又容易吃冷食消暑,所以容易拉肚子呢。   说的还挺准的……现在人一动就满身汗,一言不合就吃冰棍……但,让自己身体里的阴气退下去,阳气和天地一样茂盛,也是有方法的啊,拉肚子就当清肠好了,一两次受得住,多了不行,多了泄气。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拉肚子严重,不是脾肾阳虚这种固有的症状,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甚至会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一定及时去医院就医!   下面的方法适用于平时脾肾阳虚的人日常养生,他们通常还:   怕冷   中气不足   消化不良   舌头胖有齿痕的人   面色黄   唇淡或黯   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   天热就头晕   声低   气短   倦怠乏力   便溏   大便不成形   吃凉腹泻   容易感冒   鼻炎流涕   比别人怕冷   关节冷痛   痛经   脚冷爱上火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阳痿早泄   白带清稀量多   性欲减退   来改善一下吧!

  1.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横纹,对准膝盖处髌骨的上边,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灵枢》有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经常按摩和艾灸足三里能强身健体,补中益气,坊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说法。历代医家把足三里作为治疗久病体虚,强身保健的第一要穴。现代研究也认为,刺激足三里能使胃肠吸收功能增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艾灸足三里可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中风等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适合肠胃功能差、抵抗力减弱人。   艾灸的注意事项   每天中午前艾灸效果更好。   每个穴位10~15分钟,皮肤红晕,感觉温热而不灼热为好。太热反而耗气、上火。   艾灸时烟火味道不小,要开窗通气,但不能开空调。裸露部位要覆盖防风。   艾灸后喝一小杯温水,两小时内不要洗澡。   要出汗,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   寒气重的人,要注意皮肤防烫。一开始艾灸可能都不会感到烫,以皮肤红晕为准。   禁忌:酒醉、吃撑、极度疲劳、情绪激动、爱爱后等气血波动剧烈的情况不宜艾灸。孕妇艾灸要先咨询医生。   2.瞬间强肾法   久坐办公室,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更加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各种症状,用这个方法3~5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的工作疲劳。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升发起来。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时常做做对提升人体阳气有很好的帮助。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肾气衰导致的腰腿问题也有帮助。   两脚分开与肩齐宽,踮起脚尖,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俞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直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3.每天做运动   我今年身体好多了,主要是因为练习了太极拳,每天都打拳。   现在有人问我身体怎么改善,无论他是什么问题,我都会说,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找一个自己喜欢,并且觉得不累的运动,坚持每天做。每天抽不出时间,就隔天。最好每天。   我对运动的理解是,只要能调动的气血,促进它循环起来,涵养周身,就算运动。比如身体弱的人,每天走走路,勾勾脚,转转脚腕手腕,这都算运动。不用非得去跑马拉松。   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无论什么,以身体不觉负累,微微出汗,舒服最佳。跳跳舞,扭扭腰,聊胜于无。

  4.艾草热灸贴   艾灸当然是很好的,只是操作起来麻烦,好些人没耐心,再加上有烟,用完了整个人变身不良少女。这个艾灸贴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