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古人通过大量自然观察后总结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zhì)”。意思是一候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十分形象。
Tips:小暑和入伏是两个概念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
暑天的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何对待这些节气,各地又有不同的风俗。
尝新米
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黄鳝
民间素有“夏令之补,黄鳝为首”,“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谚语。经过春季的觅食,小暑后的黄鳝圆肥丰满,不仅肉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也最强。夏天湿气较重,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此时吃补气的黄鳝,与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达到改善不良体质、冬病夏治的效果。
吃黄鳝首先要注意“鲜”,现杀现烹,因为死黄鳝体内很适合细菌繁殖,其中的组氨酸会转变成一种叫组胺的有毒物质。吃黄鳝还一定要注意“熟”,因为其血清中可能含有一些不耐热的毒素,而且还可能有一些寄生虫,只有熟透了吃才安全。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更应注重养生之道。
1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2勿久坐木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3饮食上清热祛暑
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也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