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9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很多人明明很健康,却忽然死亡,就像美丽的花儿开不长久。有的人明明百病缠身,看起来一副病怏怏快的样子,却偏偏能长寿。
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
养生,就是保健,就是让我们每天的生活上档次,有质量!
这方面,中国传统的养生经验十分丰富,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到流传在乡间的谚语格言,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大智慧。
讲养生,先要说说身边的一些现象。
1、女性比男性长寿
据报道,在全球各地的百岁老人中,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95%以上都是女性。
为什么女性长寿?如果说具体的原因,可以找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就是:
女性比男性更关爱自己。
女性有了不适就嚷嚷,就会去医院,让她们避免了许多风险。有统计表明,男性去看医生的频率要比女性低28%。而且,女病人比男病人听医嘱。
2、小病小痛反而活得久
许多平时经常上医院的,经常病怏怏的,反而活得更久。
为什么弯扁担不断?只有生过大病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有慢性病的患者有非常强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有症状,就上医院,稍感不适,就会注意休息,所以,虽然体弱,却可以弯弯斜斜活过九十岁!
3、乱用保健品猛于虎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
有人说,我服用中药,是否就比较安全呢?这也不全对。中药也是药,也有几分“毒”。
再说说保健品。
由于近来广告的狂轰滥炸,补肾壮阳,温补肾虚弄得家喻户晓,胡乱服用补药,不是中医学的理念,是有害健康的。
还有冬虫夏草也并非神药。现在许多病人盲目服用,不仅效果达不到,还破费甚巨,实在是不值得!
4、少食长寿,贪食折寿。
古代医书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很多。而许多经验,都讲到两个字:“节食”。节食,不是不吃东西,而是调控节制饮食的质量与数量。
古人说,夜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临床上发现,许多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塞、脑溢血,大多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
贪食、多食折寿,换句话说,少食长寿。怎样才是不过量呢?
进食后:不胀,不闷,不气短;
晚上:不干,不苦,口不粘,不打呼噜,不流涎;
白天:头脑清醒,口气清新,没有疲惫感,工作效率高。
5、不偏咸、不偏荤,多吃菜!
偏咸不利健康。
江苏淮安楚州区曾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后来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5年的干预,从每年每人76千克降至10.20千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稳步下降。
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也就是一啤酒瓶盖。
不偏荤。
成天大鱼大肉,那肯定受不了。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常常举例说:
人有28~32颗牙齿:
犬齿4颗,能撕咬,用来吃肉;
门齿8颗,用来切蔬菜水果;
磨牙16颗,用来磨五谷杂粮。
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的牙多。所以,人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让我们的身体受不了,于是造就了无数肥胖儿、脂肪肝。尤其是许多3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挺起了啤酒肚,这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