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名中西医一致。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属“热痹”,后期关节变形则属“尪痹”。此病病因可能与先天不足(遗传)有关,亦可继发于其他病种。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瘀为标。此病的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痰通络及调补脾肾为主线,并发症的处理也尽量不偏离之。
初期或急性发作期,肢体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此乃热毒为患,清热解毒乃对症之法。由于病位在关节等处,故我喜用善利关节的土茯苓、豨莶草来清热解毒。这二味药用至60g甚至更多才会效果显著,故当重用。利湿之法可促进尿酸排泄,从而快速消除症状,是治疗此病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之—。这也是车前子、泽泻等利水药在发病期常被多数医家所喜用的主要原因。总之,急性期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而土茯苓、豨莶草、车前子等则为此期的最佳药选。
痛风日久,湿浊沉积,热毒凝炼,必有痰瘀(石)胶结于关节等处。加上饮食失宜、过劳、感染等诱因使之反反复复,关节受损在所难免,甚至变形也不足为奇。因此,活血化痰通络之法成为此病的另一主要治则。痛风的主要症状就是痛,除热毒导致外,痰瘀阻络亦可导致。久病患处不红不热而疼痛明显或外观已变形的多属于此。活血化痰之品众多,但此病之痰瘀多深入筋骨,且根深蒂固。故选地龙、全蝎、白僵蚕等性善搜剔的虫类药更为合适。
痛风多脾肾亏虚为本,但发病之后所表现的脉症,几乎全部与实证有关。这就注定补脾肾之法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正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问题是多数患者在没有症状的缓解期不会服药治疗,而补脾肾也非短期内可以奏效的。所以,治疗此病的过程中最好顺便调补一下,只是注意选药不要助邪恋邪就好。我常用苍术、何首乌。取苍术健脾燥湿助运化,用治脾虚;取何首乌益肾填精,用于补肾,同时能防利湿伤阴,活血伤血。
验案
1.王某,女,49岁。左脚趾关节肿痛7天。
患者于7天前不知何原因出现左脚趾红肿热痛,不敢触碰,经化验血尿酸,被确诊为痛风,未治疗。现患者症状稍减,不红肿,但仍然疼痛难忍,平时食少且食后腹胀,乏力,有时腰酸,喜肉食,又不爱运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土茯苓50g,萆薢20g,豨莶草50g,虎杖30g,滑石30g,薏苡仁20g,地龙20g,白僵蚕20g,土鳖虫15g,全蝎(吞)3g,何首乌30g,苍术10g,陈皮10g。
同时嘱患者多食葡萄等碱性食品,禁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饮食,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
3日后复诊,症状消失,效不更方,继服6剂巩固治疗。
[体会]本病尚属急性期,当以清利为主。土茯苓、豨莶草、虎杖清利湿热,解毒利关节;萆薢、滑石、薏苡仁利湿,可以排出体内湿热浊毒,引邪外出;地龙、白僵蚕、土鳖虫、全蝎祛风化浊行瘀。苍术、陈皮、何首乌,在于利中寓补。